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贺文军:在沙漠里找“最”的人《致富经》


 

  看点:茫茫大漠,有一种神奇的物种,少且珍贵。他要在沙漠里建一个肉苁蓉王国,为此,他一直在寻找:找一个“最”字,就是别人没有的,特别稀少的。修路、推沙丘、种树,他都不觉得辛苦。吃饭却成了最让他头疼的事。看困境时,贺文军如何靠一颗巨大的肉苁蓉四两拨千斤,打出名气,在沙漠里淘到一千万元。

  2015年5月24日,贺文军开车赶往距离巴彦淖尔200公里外的乌拉特后旗镇,那里有几位牧民有几颗上好的“沙漠人参”。如果有一颗能够符合贺文军的心意,他愿意花高价买回来。

  贺文军:要是特殊的,能谈上最的,那就要五万元钱左右了。

  记者:这么贵你还收吗?

  贺文军:收,那是镇店之宝,太稀少,多少年才发现一个。

  贺文军先到了一户牧民家里。他一进院子就直奔主题。

  贺文军:我看那个大的。

  贺文军最期待的就是牧民说的那颗大的肉苁蓉。牧民从里屋,拿出了两颗两米多长的肉苁蓉干。这就是“沙漠人参”,肉苁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这两颗肉苁蓉最起码要生长十来年,已经十分珍贵了,然而贺文军却看不上眼。

  牧民:你说这个不行。

  贺文军:不行没意思了。

  记者:您觉得这个没意思了?

  贺文军:太细了没有那个新鲜的感觉了。没有收藏价值了。

  记者:您觉得什么样的有收藏价值?

  贺文军:粗一点、高一点,新鲜的最好了。

  贺文军此次来乌拉特后旗,就是想收购一颗大的肉苁蓉,眼前这颗根本就提不起他的兴趣。他又赶到了当地另外一户牧民家。一进门,贺文军就让主人找出最大的肉苁蓉来。

  贺文军:这也算是可以的肉苁蓉了,这种太少见了,这个最起码长20年以上了。

  记者:长20年以上,我能拿的动吗?

  贺文军:我觉得你费劲。

  记者:有多少重,这个?

  贺文军:这个有不到20公斤。

  记者:不到20公斤,我觉得我能行。来试一试。

  贺文军:对吗,别弄断了,费劲吧?

  记者:挺费劲的,这个力臂太远了,这还真挺沉的。这软软的,还有鳞片觉得特别像蟒蛇。

  贺文军:对就像蛇一样。

  记者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肉苁蓉很兴奋。一年生的肉苁蓉只有一个食指的关节那么大,两年生的也只有10厘米,而三四年的也就只能长个50厘米。而这颗肉苁蓉有1米8长,至少长了20年。现在这颗肉苁蓉还是鲜的,所以通体呈黄色,布满了鳞片。已经算得上是罕见的肉苁蓉了。可让记者没有想到的是,贺文军还是没有买。他到底要找什么样的呢?

  贺文军:他这个肉苁蓉也不是特殊大,就是说算不上最大的,找一个“最”字。

  记者:为什么非得找这个“最”。

  贺文军:就是别人没有的,特别稀少的。

  记者:这种你才收?

  贺文军:对。

  贺文军对肉苁蓉的挑剔到了极致。今天他并没有找到他想要的。像这样空手而归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经历了。贺文军告诉记者,他曾经靠着一根巨大的肉苁蓉赚到千万财富,甚至扭转了企业的命运,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埋藏在大沙漠下面的,号称沙漠人参的肉苁蓉到底有什么价值呢?

  这是2005年,巴彦淖尔电视台拍的一组沙尘暴的画面。那一年的4月,贺文军到乌拉特后旗谈生意,没想到下午遇到了一场特大的沙尘暴,他只好投宿到当地的牧民家里。

  贺文军:晚上为什么要住牧民家,就是沙尘暴当时刮起来的时候,基本上看不到路了,我们没法行走了,那个沙大的话,把那个车的漆面都会破坏掉,就这么厉害。

  就在巴彦淖尔东北部就是乌兰布和沙漠。春季一刮大风,必然会引起沙尘暴。就是这次经历,让贺文军下定决心要做和治理沙漠相关的产业。当时的贺文军是当地有名的陶瓷建材经销商,他建了当时巴彦淖尔最大的陶瓷城。

  李国强:他到这边来,我们都跟上进来了。

贺文军:在沙漠里找“最”的人《致富经》

  记者:当时您能做得过贺总吗?

  李国强:哪能做得过他,我卖人家货呢。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肉苁蓉 梭梭 人参 种子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