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新疆尉犁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实现多渠道增收致富


 

  初春的尉犁县各乡村,随处可见一幅幅美丽画卷:温室大棚里,新鲜的蔬菜瓜果长势正旺;现代化标准化养殖圈舍内,罗布羊、荷斯坦奶牛欢快地吃着饲草;田地里,三三两两的农民栽种着新引进的枸杞苗。

  尉犁县是巴州的棉花出产大县,过去棉花产业一枝独大,农业产业结构单一。2013年1月,尉犁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尉犁县农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促增收实施方案》,鼓励农民逐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多渠道实现增收致富;同时实施“千户增收民生工程”,由县级领导对口帮扶农牧民,探索出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从单一产业到“一主多辅”的华丽转型

  2013年,尉犁县将古勒巴格乡和墩阔坦乡作为试点,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通过近三年的探索,如今,这两个乡已初步实现了从单一产业到“一主多辅”的华丽转型。

  4月10日,在古勒巴格乡红光村,46岁的养殖户依马木·艾山一早就来到去年刚建的标准化养殖圈舍,给牛喂草、喂水。

  依马木·艾山家有100亩土地,过去一直把种植棉花作为家里的主业。

  2013年,该县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县里的政策鼓励发展养殖业,盖标准化养殖圈舍每平方米补贴60元,购买牲畜还给贴息贷款,我就考虑着发展养殖业。”依马木·艾山说,2013年,他建了座占地1350平方米的标准化养殖圈舍,并将50亩地改种青贮玉米,还买来饲料机,轰轰烈烈地开始了转型之路。

  现在,依马木·艾山的牛存栏200余头,收入也比单一种棉花翻了一番。

  “我在结对干部的建议下,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养殖技能培训,又去和静县考察学习,最终决定发展养殖业。”墩阔坦乡米尔沙里村农民艾买提·吾甫尔介绍,他将自家的地承包出去,投资31万元建起了720平方米的鹅舍。如今,艾买提·吾甫尔的鹅以每只100元的价格销往乌鲁木齐等地,供不应求。

  尉犁县古勒巴格乡党委书记王作雷介绍,通过这几年的积极引导,农牧民的人均纯收入中,来自棉花种植业的比重正在下降,养殖业、设施农业和特色林果业的比重正逐步上升。

  多项措施并举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去年年底,尉犁县召开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增收优惠政策兑现大会,该县古勒巴格乡阿克其开村的农户秦伦昌领到了20万元的补贴。当天,该县共兑现2014年度农业优惠政策补贴资金264.4795万元,其中设施农业补贴资金249.4905万元,西甜瓜等特色农作物补贴资金14.989万元。

  给农民发放补贴只是尉犁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项举措,而秦昌伦也只是众多受益者之一。

  “新建标准化温室大棚,每亩地可以得到补贴1.5万元;发展特色种植,每亩地补贴100元;种植青贮玉米,每亩地有150元的补贴。”尉犁县农业局副局长亢恩斌说,2013年,该县拿出2000万元资金用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并出台了一揽子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多条腿”走路,补贴涉及设施农业、特色种植、畜牧品种改良等等。

  除了发展设施农业和种植特色农作物外,尉犁县还广泛组织农牧民进大棚、入工厂、上课堂,参观学习交流,为实现农业结构稳步调整、农牧民收入稳步增长奠定基础。

  2014年春节前夕,尉犁县拿出16.3万元专项资金,选派94名养殖大户和分管畜牧工作的乡镇、村干部到新疆农业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这期间,学员学习、住宿等费用全部由县政府“买单”。

  “以前想学点技术都得自己花钱,这次培训县里给我们‘买单’,让我们学到了许多急需的知识,真是太好了,以后这样的‘福利’越多越好。”参加培训的该县养殖户买买提·艾力则表示,他把培训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应用到了畜牧养殖中,解决了不少问题。

  农民转变思想主动作为

  4月10日,记者来到尉犁县兴平乡昆其村农户董建设的地里时,他正在日光温室大棚里察看西瓜长势。“每棵瓜苗上都贴了标签,这批瓜‘五一’前就可以上市,正好赶上旅游旺季,准能卖个好价钱。”董建设自信地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设施农业 畜牧 大棚 温室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