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吴中定:苹果大县的“苹果王”


 

  1月14日上午,在临猗县忠定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苹果示范园里,一位憨厚朴实的晋南汉子正在向50多名来自临猗县各地的果农讲修剪技术。他从“苹果树由小到大为什么要间伐?”“怎样间伐?”“间伐以后有什么好处?”等入手,系统地向果农讲解果树间伐的意义,并手拿剪刀,亲自给果农做修剪示范。这位汉子就是临猗县角杯乡上豆氏村果农,临猗县忠定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山西农科110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今年56岁的农民技师吴中定。

  从1978年开始,吴中定就把一颗赤诚的心献给了家乡这方热土,坚持36年科研创新,示范引领,强化服务取得显著成效。目前,他领办的忠定苹果专业合作社拥有社员205户,优质苹果生产基地4800亩,社员人均年收入2万元;他探索创新的果园间伐、纸膜双套袋等8项高新管理技术,大面积推广后,每年促农增收1.2亿元;他组建的百人科技服务团,采用走出去、请进来,专题讲座,实地指导等方法,足迹遍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6县市46个乡镇380个自然村,累计培训10万余人次,引领广大果农走上了科技致富之路。

  为苹果标准化生产定“规矩”

  临猗是个传统的农业县,祖祖辈辈农民沿袭的是粮棉二元种植结构,产量低,管理科技含量不高,经济收入长期在低水平徘徊。1976年,吴中定高中毕业回乡务农,两年后实行承包责任制。他怀着雄心壮志,承包了村里的15亩苹果园。四处拜师学艺,在承包田里搞实验。经过多年摸索,由一名门外汉成为苹果管理的行家里手。1993年,吴中定扩大种植规模,在自家责任田里栽植了20亩苹果。为了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他两次自费赴日本考察学习,大大开阔了眼界。结合本地实际,总结出一套苹果标准化管理规程,实施科学管理,果园先后获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良好果园认证、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出境水果果园注册认证,被确定为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优质高效标准示范园”和山西省 “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成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

  为了扩大标准化种植规模,2008年,吴中定率先成立了临猗县忠定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从提高果农科技素质入手,建起培训中心、电子阅览室、农资供应站,注册了“老吴苹果”商标,采用统一标准、统一规程、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为果农提供全方位、系列化优质服务,大大推动了苹果生产标准化进程。

  目前,忠定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205户,拥有优质苹果生产基地4800亩,严格实行企业化、标准化管理。2013年,亩均收入达到1.5万元。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特别是吴中定的20亩国家级优质高效标准示范园,亩均收入突破4万元,果农们幸福地叩开了致富门。

  把科技当做增收的“法宝”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吴中定十分注重科学技术应用,先后创新推广了苹果管理8大高新技术,有效提高了苹果管理的科技含量。

  针对当地苹果果面不净着色差的问题,他探索出纸+膜双套袋。科学确定套脱袋时间,既保证了果面整洁,又增加了着色红度。在全县果区推广20万亩,年产0.5亿公斤,每斤苹果销售价提高1元以上,每年促农增收1亿元,四年来累计增收4亿元。近年来,随着全县果业的快速发展,乔砧密植的栽培模式,使果园郁闭现象日渐严重。导致通风透光差,果面着色差,产量减少,质量下降,同时加重了病虫害发生,树体老化,甚至出现整园果树枯死的现象,许多果农心急如焚,束手无策。为了攻克这一难题,吴中定风尘仆仆地奔波在中国果树研究所、郑州果树研究所等科研单位,与专家商讨对策;赴山东、陕西等地考察学习,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了果园降密间伐的管理思路,并制定了科学的操作规程,使10万亩老果园得以改造,每年亩增收2000元,全县增收2000万元,四年来累计增收8000万元,成功实现了果业二次提质增效。仅以上两项科技创新推广,四年来共计促农增收4.8亿元。

  与此同时,他还积极探索推广果园种草技术,通过在果园种植三叶草,既增强了土壤有机质,又调节了果园的小气候;广泛推广果树病虫害生物防治、增施有机肥、壁蜂授粉、摘叶转果、铺设反光膜等八大技术,有效改变了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板结的状况,攻克了腐烂病、根腐病大面积发生的难题。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搭建防雹网、弥雾机等先进设施,大大提高了苹果管理科技含量,生产的优质果畅销全国38座大中城市。他还在示范园建起高科技物联网,把新技术和高标准生产流程通过物联网及时传送给全市、全省、全国果农,为果业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苹果 果树 标准化生产 科技服务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