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紧跟市场发展脚步 带领农民发家致富


紧跟市场发展脚步带领农民发家致富

  他出生于大同市天镇县榆林口村一个只有两户人家的自然村——前窑村,由于自幼家贫,没有进过学堂。而今,年逾五旬的他是大同市第十四届人大代 表;他本着客户利益、农民利益第一的原则,克服了重重困难,开辟了收购、加工以及包装销售农产品的一条龙服务,收购的产品运往全国各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 发展,促进了农民的增收;他除了具有农民淳朴、诚实、勤奋的品质外,更有锐意进取,与困难永远说“不”的“争”的精神。他就是——大同市天镇县博诚农产品 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温进勇。

  1992年,温进勇从租赁的一个小院落开始创业,主要经营农副产品,在市场的博弈中不断地尝试、不断地转型、不断地突围,从而使企业的智慧和活 力不断地积累。凭着诚信和勤劳,农副产品的交易量逐年攀升。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农民出身,对农民有着特殊的感情,为了能让农民致富、为了使该县的农副 产品卖个好价钱,必须打开全国的农副产品的大市场。他不辞辛苦,为该县的农副产品找市场、寻婆家。2002年,温进勇在大同县创建了分公司——大同县博信 农副产品有限公司。2008年时,他不但在天镇,还在阳高、大同等县建立起了经销点,购销网络遍布京、津、沪等各大城市。每年经手交易的玉米、蔬菜、小杂 粮约有2000万公斤,玉米的经销量更是占到了该县总交易额的1/3左右。特别是2010年在温进勇精心的运作下,该县同等质量的玉米售价比市场价高 0.1元/公斤,农民增收100余万元,户均增收400余元。

  2011年温进勇在南河堡村组织成立博信种养专业合作社,并建设蔬菜大棚基地,规模为500栋,不但达到了资本和资源相结合、传统耕作技术和现 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生产和流通相结合,还使土地效益向着最大化迈进。消除了村里的劳动力“留在村里地不够种,外出打工怕误种地”的顾虑,促进全村近200 个劳动力来园区打工,村里的妇女劳动力成为大棚的农业工人,每年劳务收入达200多万元,全村人均收入700元左右。

  据该县扶贫办贾彪主任介绍,近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该县扶贫办还经常举办设施蔬菜技术骨干培训班。 通过集中培训和零星培训、课堂培训和现场指导、经验交流和观摩学习等方式,培养出一批批设施蔬菜生产经营的技术骨干,使设施蔬菜产业新技术得到了较快的推 广应用。

  为此,设施蔬菜产业已成为该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该县生产的正品蔬菜通过大市场销往全国,但次品蔬菜却无人问津,绝大部分 扔到了田间地头,农民收入不但减少还造成了环境污染。为此,在该县扶贫办的帮扶下,2012年7月,温进勇成立了天镇县博诚蔬菜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 1000万元,占地100亩。决定在天镇县二十里铺科技园区内建设一条年产5千吨的脱水蔬菜生产线。其中,青红椒脱水生产线已于2013年8月份试运行成 功,并完成建设仓库3000平方米,脱水蔬菜车间1600平方米,低温储藏室1000平方米,原料库1500平方米,锅炉房200平方米,综合服务楼 1000平方米以及相关配套设施;苞菜烘干生产线于今年7月24日完成试运行,目前土建工程完工,苞菜烘干生产线已正常生产运行。脱水蔬菜生产线的正式投 产,不仅有效地带动了该县及周边地区蔬菜种植业的发展、大辐度提高蔬菜大棚的经济效益,全县按15000个大棚计算,还可增加农民收入2700万元,同时 可安排700人的就业岗位。该企业已成为该县产业扶贫的一面旗帜。

  从原来的年销售收入只有十几万元的“袖珍企业”,发展到如今销售收入近亿元的企业。温进勇对此解释说,由于他是农民出身,对农民的利益非常关 照,只要还有利润空间,就一定要让利于农民。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全县农副产品的提价都先从他的企业开始。所以农民很愿意把农副产品销往他的企业。他同时 也讲道,虽然他富裕了,但始终不敢忘记还没有富起来的农民朋友,所以他要带领大伙一起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设施蔬菜 脱水蔬菜 相结合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