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过去是简单的种地,现在是如何进行土地流转,利用好土地,这比种地难得多……”说这话的是新郑梨河镇刘吉安楼村村民贾建民,52岁的他务农大半辈子,对土地和传统农耕有着深厚的感情。不过,记者昨日与他聊起种粮变化时,这个“庄稼汉”换了思想,“倒向”土地流转里“淘金”。
梨河镇位于新郑南部,传统的农业乡镇,因自然条件较好,土地肥沃,种植的小麦、玉米产量高,能达“双千斤”,被冠以“新郑粮仓”的称号。不过,如今在该镇,守着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已不是农业生活的主流,流行起来的是像贾建民一样在政府的科学引导下,流转手中的土地,做“高收入”的农民。
“我家5口人,土地流转前有7亩地,土地收益在10000元左右。现在7亩地全部流转出去,家里的人到附近企业打工,年收入达到4~5万元。”贾建民说,土地流转让他尝到了甜头,也改变了一家人劳累农活的生活状态。
梨河镇党委书记刘奎志对记者说:“梨河镇的土地是宝贵的,不能被当作代价,所以镇里瞄准的是‘土地流转+高效农业’。同时,不招能耗高、有污染的项目和企业,进来的都戴着‘食品’、‘农产业’的‘帽子’,改变的只是生产方式,原生态的还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梨河镇3.4万亩耕地已流转2.8万亩,创历史之最,涉及11家农业企业(合作社),主要用于种植高效彩色小麦、大棚无公害蔬菜、瓜果、苗木等。在这其中,千亩以上的农业企业(合作社)达到9家(共有晋开集团小麦种植基地10381亩,河南绿源农林开发公司种植苗木4957.464亩等),一律都带“农字头”。与此同时,该镇结合土地流转的实际情况,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引导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目前,该镇在镇东北部形成了以河李为中心的大棚西瓜基地,东南部黄甫蔡等村为主的蔬菜苗木基地,西南部绰刘等村为主的高效小麦基地。
一系列的引导和调整后,梨河镇现代农业、养殖开始展现活力,今年以来,该镇建成日光温室大棚500多座,简易大棚820座,开展蔬菜、草莓、葡萄等特色种植,其中一些农产品直供港澳地区、甚至远销国外,成功带动辖区近千人就业;该镇郑州市鸿源鸭业养殖有限公司、郑州佳利花花牛养殖公司等龙头企业,发展特色养殖,带动养殖户100余户,散养户400余户,成功助力群众增收。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4-07-28/27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