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甘肃玛曲:奏响脱贫致富曲


 

  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彩,红瓦白墙的牧民居住房,专业合作社内牛羊肥硕,善良的牧民辛勤劳作在草原上,处处显露着勃勃生机……玛曲县结合实际,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紧抓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机遇,有效整合扶贫资源,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增加贫困牧民收入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为目标,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提高贫困牧民的自身发展能力,统筹兼顾,综合开发,各项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13年,全县牧民人均纯收入5582元,较上年增长15%;贫困人口0.47万人,较上年减少48%,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2271元,较上年增长19%。

  统筹推进换新颜

  与过去扶贫资金“撒胡椒面”方式不同,玛曲县统筹整合各种扶贫资源,积极协调各级职能部门,逐步建立“大扶贫”机制,在扶贫开发的实践中,从本县实际着手,集中资金支持贫困乡、村的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促进整乡推进与整村推进的有效衔接。2013年,对欧拉乡哇尔合村、木西合乡西合强村等6个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实际完成投资880万元,完成率97.78 %。曼日玛乡整乡推进,实际完成投资249.8万元,完成50%。

  “这几年,我们村越来越美了,越来越干净整齐了,以前的沙石路,变成了现在的水泥路,自来水通道了院子里,倒垃圾有专门的垃圾台,家门口还立起了太阳能路灯,晚上出门不怕摔跤了……”欧拉乡哇尔合村的牧民卓玛加说起这几年村子里的变化,津津乐道。

  玛曲县改变了以往扶贫单位单打独斗、项目资金分散的做法,加快了减贫步伐、改善了基础设施、提高了发展能力,实现了产业发展、牧民增收、村容村貌换新颜的目的。

  结构调整兴产业

  为了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保障牧民持续较快增收,玛曲县摆脱以往单一分散,靠天养畜的粗放畜牧,引导广大牧民向现代化、产业化养畜发展。把扶持发展牧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调结构兴产业和脱贫的总抓手,把具有高原特色的牦牛、藏羊畜牧业培育成战略主导产业,突出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区域性首位产业优势。通过大力推广畜群良种化、提高单畜产值和畜群整体效益,鼓励牧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引导发展牧民合作社联合社,来提高牧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快速减少贫困面,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目前,全县已培育各类牧民专业合作社228个,注册资金7.38亿元,入社社员达到4185户29295人,占牧业人口的61.6%。产业结构调整,牧民群众的组织化程度显着增强,产业化畜牧现已成为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

  科技培训助发展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为使牧民群众在思想观念上从粗放型生产向科学生产转变,玛曲县鼓励牧民群众特别是年轻牧民积极参加科技培训,提高致富能力。截至2013年,玛曲县共投资248万元,培训乡村干部、牧民技术员2.91万人(次),“两后生”653人/次,劳务技能和输出培训455人/次。同时,玛曲县结合党员冬训,相关部门围绕牧民专业合作社组建、牛羊病预防、特色化养殖等知识大力开展牧民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广大牧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涌现出了一批懂技术、爱科学的致富带头人。

  尼玛镇秀玛村牧民拉毛加通过学技术,不但自己组建了养羊的专业合作社,还动员村上的一些牧户加入到合作社共同致富。他高兴地说道:“科技养殖技术对我们牧民帮助很大,通过参加各种培训,科学养殖和培育欧拉羊让我们增效增收,我们的养羊合作社规模已从当初的700多只发展到了1500多只,现在群众的观念转变了,都意识到加入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科技化养畜才能过上更加富裕的好日子”。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产业化 畜牧 组织化 科技培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