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新疆奇台县80后青年卖掉两所培训学校回乡创业发展特色林果业


 

  奇台县80后青年周勇卖掉两所培训学校回乡创办奇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特色林果业。是什么样的奇果,让他跳出“农”门又回乡创业干起了农民的行当。

  阳春三月,奇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勇带着员工到奇台县各乡镇给种植户免费发送海棠果树苗,指导农户种植并加入他的合作社。他说今年准备了80万棵、价值280万的树苗发送给老百姓,只要加入他合作社的农户都能免费领到树苗。“树种好了,他赚上钱了,我们的经济效益也会好一些。统一管理、统一修剪技术,长出的果子均匀、品质好,价格也卖得好。今年这些苗子三年以后就能见到效益。”

  周勇今年33岁,是一个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2002年,他从新疆艺术学院毕业后,留在乌鲁木齐创业发展,经过10多年的打拼,他拥有了两家文化艺术培训学校,可以说事业正蒸蒸日上。然而,一个偶然的事情让他决定弃教从农,重新回到农村创业发展。

  2011年秋,周勇接到了父亲打来的电话,说家里30多亩地的冰糖心海棠果熟了,让他想办法拉到乌鲁木齐市卖点钱。这让他很为难,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怎么能拉下面子到市场上卖水果呢?考虑到父母的感受,周勇还是抽空回到了家乡奇台县半截沟镇。看到家里的海棠果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一派丰收喜人景象。父亲说一到秋天海棠果掉到地上一层,没人管没人要,全都烂掉了,有的就用来喂牛喂羊。因为果子不值钱,农民都不愿意管理、浇水,有的甚至把树砍掉种上了其他作物。父亲的话深深刺痛了他的心,毅然决定回乡开办海棠果加工厂:“现在我们让它变成钱,农民就会好好的管树了。这样把树管好了,他也有钱赚,还能保护生态,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所以就下定决心回来搞这个事情。”

  周勇不顾家人的反对,卖掉了两所培训学校和乌鲁木齐的房子,自断退路下定决心回乡创业,做成海棠果产业。“当时家里人不同意,这个东西没人要,你搞这个干吗?实在不想搞学校了,你去考个公务员上班去。”

  周勇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全县做了一个海棠果种植调查。他发现许多农户都种植海棠果树,总产量在千吨左右,但没有销路,只能眼睁睁地看的烂掉。一次他看到一家农户院里有很多海棠果,就问卖不卖,这位农户说不卖,只要把我这个院子扫干净,果子你全拿走,别让它每天烂到院子里就行。周勇说“让农户多种树,当地的气候环境也可以改善,再一方面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每亩地8年以上的果树的经济效益比每亩地小麦的收入要高10倍。一亩地50棵,平均一棵200公斤,一亩就是10吨,收购价按1.5元计算,一亩地纯收入就可以过万。而且这个树种好后五代人都可以受益,每年摘果子卖钱就可以,给农民也减轻了劳作的负担。”

  那年开春,他信心满满的签了3000亩地,准备大干一场,可是所有的事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有人说他傻掉了、疯掉了,包那么多地种这个没人要的树。就连雇一些人来浇水,挖渠都雇不到。有些人甚至在哪儿打牌、喝酒都不愿去整挣这个钱。于是,他一个人没有白天黑夜的浇水。开着车来回跑,晚上回不来就睡在地里。周勇说:“最后我才知道老百姓为啥不来。他们不愿来,害怕干完活我也没钱给他们给,再就是干这个也是白干,我们把你钱赚上,你还是照样赔了。”

  2012年7月,他投资800万元,建成了日产80吨的海棠果果干加工厂及万亩海棠果种植基地,并牵头成立了奇台县西域盛世果业专业合作社。对此,许多人不理解,说风凉话。碧流河乡东戈壁种植户刘金斗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有些人就说呢,他栽这个不是谝传子呢吗,栽上谁要呢?那一棵两棵都地下踏的,喂羊了,羊都不吃酸得很。栽了几十亩地将来咋办呢,他还不是想占国家便宜呢。”

  合作社成立初期,由于社员对海棠果的种植、采摘要求不明确,送来的果子都不符合标准。有一位农户拉来了4吨鲜果,牛羊的粪便等杂物都在袋子里面,这让周勇很为难。为了兑现承诺,取信于民,他还是按照每公斤8毛钱全部收下又倒掉了。第二次这位农户用小微型车拉来了1.9吨鲜果,干净质量也好,卖了好几千块钱,他非常高兴,没想到一小车卖的钱比一大车的还多。后来,这位农户就一直给周勇收送鲜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海棠果 果树 经济效益 小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