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香菇娘子军打造湘潭县首富村 1年可进账2千万


  “香菇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15亩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我们家这几个人是肯定忙不过来的,请人就肯定划不来,所以我知道会亏钱的。但为了在村里起一个带头作用,我只能硬着头皮上。”谭元珍说。

  李彩霞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第一批带头种香菇的很多都是女人,因为她们不想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但是在家又只能喂猪什么的,这些都赚不到多少钱,所以,她们在创业方面其实比男人更有魄力和需求。”

  妇女们天天盼望着香菇能够快点长出来,可是没等到香菇长出来,却等来了别人的传言——八角村的气候是不能种植香菇的。

  原来,8月本是出菇的高峰期,但到2002年8月,大棚的菇棒上连菇芽都看不到。

  望着大棚内静静躺着的菇棒,不少村民认为是冯应龙在骗人,有的村民指着冯应龙的鼻子大骂,有人甚至跑到他家搬走了电视机和家具。

  向记者回忆起这一段经历时,村支书冯应龙的妻子谭元珍称,香菇是他们夫妻患难与共的见证者。

  为了让村民放心,谭元珍和冯应龙夫妇承诺所有的损失由他们赔偿。然后,谭元珍默默地擦干眼泪,拿出家里所有的存折陪冯应龙一起去银行取了六十多万元。

  这是他们家所有的积蓄呀!

  就在谭元珍夫妻二人提着现金准备赔偿村民损失时,有一个村民激动地跑过来告诉大伙:“出菇了,出菇了!香菇长出来了!”很快,菇农们接二连三地来报长菇的喜讯,有的还敲锣打鼓放鞭炮。谭元珍放声大哭了起来:“太好了,太好了,终于不要赔上家当了!”

  自从香菇第一年试种成功以后,第一批带头的人也开始了在村里的游说工作。

  “村里的大部分妇女在闲暇时间都是打麻将,而香菇种植又是妇女、老人都可以做的事情,不影响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出去赚钱。”李彩霞和谭元珍抓住这一点开始挨家挨户“做工作”,连村里的残疾人也成了她们动员的对象。两人的工作很快就见效,很多妇女甚至当场就表示愿意搞香菇种植。比如,村民唐慧希一嫁到八角村,就开始了香菇种植之路。如今,她不仅自己种,还把丈夫也拉入伙跑起了运输。

  没多久,“湘潭县香菇产业合作社”就迎来了150多户农民自愿参与。合作社按照为菇农统一供应菌种,统一提供辅助原料,统一提供栽培技术,统一销售香菇,并为香菇注册了“走四方”商标。八角村的“香菇娘子军”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为外人所称颂。到如今,村里几乎每户人家都种植了香菇,平均种植面积达到了户均一亩。

  农家妇女的想法成了国家专利

  八角村的香菇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困难也出现了。种植香菇必须要用到木屑作为养料,可全村几百亩的香菇所需要的木屑湘潭县是远远供不应求的。为了寻找到合适的东西进行替代,村里的妇女们得闲的时候就会找资料,和专家“策”。经过和专家讨论分析后,她们提出了一种可能性——用莲壳代替木屑。

  湘潭县是全国有名的“湘莲之乡”,每年加工莲子要产生2.5万多吨莲壳。从2011年初起,湘潭县八角香菇专业合作社与湘潭大学化工学院合作,开始研究尝试用废弃的莲壳来培植香菇,收到了奇效。这些以莲壳作培养料的菇棒养分更高,能够长出更多的香菇。

  在八角村的巾帼香菇示范区里,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看到,大棚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立体的4层香菇棒,每一个香菇棒上簇拥着很多鲜嫩的香菇。冯应龙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常规的香菇棚是平着摆放一层香菇棒,每亩最多摆放1万个香菇棒,经过改良后的香菇棚采用的是立体4层栽培,于是产值跟着翻了几番。“这个创意也是村里的妇女发散性思维的结果。”冯应龙说,“妇女们的智慧可不能小看,虽然她们没读多少书,对于技术方面的东西也不是很懂,但她们有时候想出的点子让专家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李彩霞现在是香菇合作社的技术顾问,平时菇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她都会进行指导,所有的培训、学习资料的发放等也都是她负责。2012年,她在北京参加农家女学校培训期间,看到很多人的阳台上都摆放着盆栽,于是突发奇想,觉得把香菇放到盆景里种植市场空间很大,因为现代人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健康、绿色,如果能自己在家种植香菇,那消费者肯定会很喜欢。经过多次的实验,这项技术终于在2013年获得成功,并拿到了国家专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香菇 八角 大棚 食用菌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