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又到新一轮葡萄丰收时节,记者走进张掖山丹县的1500亩设施延后葡萄大棚,一座座温室大棚内生机无限,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这些承载着农家人的致富梦想的小果子,让冬日沉寂的村落再次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山丹县以设施葡萄提质增效为重点,把葡萄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产业来抓,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全县种植设施葡萄达1500亩。目前,全县种植的设施葡萄已经进入盛果期,在清泉、位奇、东乐、大马营等乡镇的葡萄种植园里,枝头挂满了晶莹剔透、色如玛瑙的葡萄,忙碌的种植户,满怀着幸福的笑容正在向着小康生活全面前进。
王富是山丹县位奇镇十里堡村村民,2009年,他搭建11座日光温室,全部定植红提葡萄。从2011年开始,11座棚全部进入盛果期,每年的收入都在18万元以上。
“今年葡萄长势喜人,按目前一斤8元来算,收入20多万元不成问题,经销商已开始陆续上门订购了。”王富看着棚里看着一串串颗粒饱满、色如玛瑙的葡萄,笑得合不拢嘴。
和王富一样,位奇镇的68户设施葡萄种植户正在242座葡萄大棚中,用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编织着自己的致富梦想。
在距离十里堡村10公里左后的山丹县寒旱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园区内,这里的种植大户也在忙着查看葡萄长势,联系客商,准备收获一年的劳动成果。
马应宏是清泉镇郇庄村的村民,也是寒旱区最早的承建者。今年,在县上能人带动战略和发展设施农业优惠政策的指引和帮助下,通过抵债和出资购买他在园区内承包60座红提葡萄大棚。
“我现在尝试用生物有机肥种植无公害水果、蔬菜,打响自己的品牌,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每座红提葡萄可产1500公斤左右,棚均收入约2万元,大概两年时间即可回本。”对于大棚的经济效益,马应宏充满信心,对于未来的致富梦,他更是信心百倍。
离开马应宏的大棚,顺着山马公路一路北上,记者来到位于焉支山脚下的大马营乡花寨村,这里也有一个高效循环农业园区,种植着100多座葡萄大棚。
走进花寨村高效循环农业园区,规划有序的园区建设,让人眼前一亮:一座座葡萄大棚错落有致,大棚内翠绿成荫的葡萄树,一串串诱人的葡萄挂满枝头,让人不由地产生丝丝甜意……
园区内,种植户赵英太和杨学琪正在争论着,手里还各拿着一串葡萄,还不时的向围观的群众分着手中的葡萄。原来,两人在争论谁家的葡萄品质好、谁家的葡萄味道好。
围观的群众笑着说:“老赵、老杨,你们摘的葡萄太少了,我们尝不出来谁家的好,再去摘点我们再尝尝了给你们评评。”
赵英太和杨学琪却相视一笑,笑骂着:“想得美,葡萄贵着呢!”然后就各自走进了自家的大棚。
跟随着赵英太走进他家的大棚,只见大棚干净整洁,枝头挂着的葡萄也是大小均匀。赵英太说:“我们园区的大棚有农业技术专家指导,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每串葡萄都在80-100粒左右,再加上我们的地理位置的原因,花寨村的葡萄是全县品质最好的,销售价格也是最高的,每斤的均价在10元左右,每座棚的收益在2万元以上。”赵英太还说,他们几个种植户已经联合向有关部门申请注册‘绿色无公害’地理标志和优质葡萄商品品牌,争取将设施葡萄产业做大做强,更要带领更多的群众发展设施葡萄种植。
从东到西、在南向北,勤劳的山丹人用自己的双手建起了1500亩葡萄大棚;聪明的山丹人利用独特的地理气候因素反季节种植,延后上市,让葡萄的效益达到了最大化。现在,越来越多的山丹人正在葡萄园里实现着自己的幸福梦想。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3-11-25/30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