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森集团在多伦基地扩繁的优质高产马铃薯新品种“希森3号”。
塞上秋来,内蒙古多伦县又迎来牛羊肥美的丰收年。同样大获丰收的,还有近几年刚兴起的马铃薯种薯。
30岁的农民朱建新今年第一年种,就赚了个盆满钵满:600亩种薯平均亩产3500公斤,地头收购价每公斤1.7元,总收入350多万元。
从山东来拉货的经销商老马告诉记者:“这个新品种不仅品质好,而且产量奇高!用它做种子的农民,平均亩产都在4000公斤以上,最多的超过5000公斤。今年乡亲们盯着要这个品种,我早早就赶来进货了。”
这个让薯农和经销商发家致富的马铃薯新品种,叫“希森3号”。选育出这个新品种的,是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其掌门人,是58岁的梁希森。自2001年至今,希森集团已经培育出18个优质高产的马铃薯新品种,包括富含花青素和多酚的彩色马铃薯。
鲜为人知的是,梁希森这个一说起土豆就“来劲儿”的山东大汉,曾经是名噪一时的房地产大亨;为坚持把马铃薯育种搞下去,他一度被逼到卖车、卖房、借高利贷的地步。
中国马铃薯产业落后,问题出在种薯上
时间回到1999年,北京著名的玫瑰园别墅因经营不善被破产拍卖,梁希森成为其新主人。之后楼市回暖,玫瑰园身价倍增,他以20多亿元的身价入选“胡润排行榜”。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梁希森却在房地产蒸蒸日上的时候突然转行,改做马铃薯育种。
事情说来偶然。梁希森收养的小女儿喜欢吃薯条,他经常带她去肯德基、麦当劳。一次,看女儿吃得那么过瘾,他忍不住问服务员:“这薯条这么好吃,是用啥土豆做的?”服务员回答:“都是进口的。中国的土豆品质太差,不能用。”
“堂堂一个农业大国,吃个土豆还要进口?”梁希森听了很不舒服,回到家就找人帮他查资料。了解之后,他更觉不平:我国的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8000万亩,排名全球第一;但却因为没有好的脱毒种薯,平均亩产不到1000公斤,不及发达国家的1/3,在全球103个种马铃薯的国家中排名93位。
“脱毒种薯这么关键,怎么没有人搞呢?”梁希森感到奇怪。原来,脱毒种薯的选育、扩繁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缺少政策扶持,一般企业不敢冒险。
“别人不愿搞马铃薯育种,我来搞!”经过调研论证,他暗下决心:“从育种做起,把潜力巨大的马铃薯产业搞上去!”
梁希森之所以下这个决心,还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他1955年出生在山东省乐陵市黄夹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一个弟弟被饿死,他9岁时就流浪到河北讨饭,所以深知粮食的重要性。
他坦言,自己打心眼里喜欢农业,做房地产赚钱就是为了帮农民兄弟把农业和农村搞好。在他眼里,中国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家庭成员都应为这个大家庭尽责。“种子是农业的命根子。我国一多半的土豆产区分布在土地贫瘠的老少边穷地区,培育优质高产种子,总得有人干吧?”
有困难咱不怕。发达国家能搞好的事,中国为嘛搞不好?
2001年10月,梁希森从山东农业大学招了6个大学毕业生,租地、买设备,依靠他们搞起了脱毒种薯“研发”。由于这几个大学生没有育种经验,“研发”搞了一年多颗粒无收,梁希森投的6000多万元全打了水漂。
“一回不行两回!”2002年3月,经朋友介绍,梁希森找到了我国著名马铃薯育种专家孙慧生教授:“你有人有技术,我有资金,咱们干脆两家变一家、一块儿使劲,把中国的马铃薯育种搞上去!”
“不是我给你泼凉水,马铃薯育种可不像搞房地产那样能赚钱,弄不好会把老本赔进去!”与马铃薯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孙慧生深知育种的艰辛,她告诉梁希森,马铃薯育种可谓困难重重:杂交的成功率极低,很多专家搞了一辈子都没育出一个好品种;所需时间忒长,一个新品种从选育到推广得七八年;马铃薯育种必须在专门的人工环境下进行,脱毒和种苗扩繁车间比制药的标准还严,是个绝对烧钱的活儿……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3-10-14/2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