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80后兰考大学生离沪弃教回村当官记 打小想当官带群众致富


  翟保忠,村里特困户,身患残疾,父母常年卧床不起,孩子正上初中,家中房屋濒临倒塌。程广京多次自费送去生活用品,帮他申请了五保户和危房改造资金,翻修了房屋。在他的帮扶下,翟保忠发展起了养殖业,养殖生猪10余头,年收入达8000元。

  “这孩儿不错,要不是他,路能修好?地能浇上水?”

  “光着脊梁,推着架子车,拉着预制板往工地上跑。”杨东,葡萄架乡宣传委员,第一次在村里见到程广京,“晒的可黑,看着年龄有40多岁。”

  “收麦的时候,从早上天不亮就开着车在地头转,转到半夜,害怕着火。”马德军说,“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这孩子最大的优点是不急不躁,啥事都慢慢和你商量。”

  董庄村最为村民诟病的两大问题,一是路,另一是水电—除了两条主路,其余的路都是“水泥路”—晴天一身沙,雨天一身泥。

  “反映了多少年,说破了天,就是没人管。”村民说,程广京“施政”的第一个突破口就是修路。

  每天天不亮,他就骑着电动车,跑到几十里外的县城,到县扶贫办、发改委等部门为村里争取修路的资金项目,“一天来回100多里地”。

  董庄村虽临近黄河,但土地大多还是靠天收,仅有小部分土地可以引灌黄河水,而村里那不争气的变压器早已老化,经常着火断电。

  程广京一趟一趟地跑向水利、农业、电业等部门,变压器修好了,“靠天收”的土地上打起了井—每50亩地一眼井。

  2012年6月15日,董庄村一名精神病患者点燃麦秸秆,引燃了麦田。一时间,火势凶猛,董庄村及邻村大片的小麦受到严重威胁,程广京二话不说,马上组织党员干部下到麦田扑火。麦秸秆易燃烧,火势蹿得很快,程广京追着火苗跑。鞋子跑丢了,赤着脚继续扑火,还救出了麦田旁屋子里的两位老人。

  …… ……

  “这孩子不错,要不是他,路能修好?地能浇上水?”曾经冷眼旁观的村民开始对他刮目相看,2011年,他全票当选村支部书记。

  “仅凭口号是没有用的,你得让他看到眼前利益,才能长远发展”

  董庄村是豫东平原典型的农业村,土地曾是村民赖以生存的唯一依靠,现在,土地变得越来越“轻贱”。年轻人南下工厂,中年人进入建筑队,只有上了年纪的老人固守着村庄,照看孙子,耕种土地。

  “种地还是几十年的老一套,花生、玉米、小麦老三样。家里养个猪、养个鸡,到年底卖卖,补贴一下。”马德军说。

  “思想观念保守,种植结构老套,要想富,必须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副业。”程广京在走访日记中写道。上任第二年,他提出流转村北土地,发展大棚蔬菜。

  “大棚蔬菜?不可能,都是自家地里种点自己吃,你种的卖给谁?再说,谁种过?不会!”开会讨论时,一村民直接“对呛”程广京。

  和焦裕禄时期不同,那时可以说党的政策一呼百应,而现在的村民更加“自主”—“仅凭口号是没有用的,你得让他看到眼前利益,才能长远发展。”

  程广京拿着家里准备的结婚礼金,领着村民代表和村干部远赴大棚蔬菜之乡山东寿光考察,带头建造了两座大棚,并为建造大棚的村民争取了每个大棚2万元的无息贷款。

  那年,程广京利用自己大学所学的电子商务专业,开始网上“卖菜”—网上打出了名声,吸引了外地客商前来收购。

  “一个大棚一亩半地,建造成本2万多元,这样相当于自己不用出钱,就可以造个大棚。”参与种植的村主任马德军说,“第一年种的芹菜和黄瓜,芹菜价格一斤一块五,一亩地产2万~3万斤,光芹菜就收回了成本,还赚了钱,比咱那老观念强多了。”

  9月的村庄进入了收获季节,董庄村北,风吹着玉米和桃园,沙沙作响。去年,因西气东输工程,大棚蔬菜被迫拆除,他在流转土地上搞起来大棚桃示范基地。

  “离城远,招商引资办工业缺少先天优势。”他看着长势不错的桃树说,“以后村南就是大棚果园,村北是大棚蔬菜和养殖。等明年桃上市了,再请你们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棚 土地 蔬菜 芹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