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养泥鳅的大学生 三年教训本事增


 

养泥鳅的大学生 三年教训本事增

经过一个夏天,冯华栋已经晒得黝黑

  5年前从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毕业,冯华栋像很多刚走出大学的天之骄子一样,怀着“比天高”的梦想南下打工,从一座陌生的城市,到另一座陌生的城市;从一个岗位,跳槽到另一个岗位。

  如今的他,会在夏天的烈日底下,光着膀子穿梭在池塘田野之间,吃苦受累,晒到黝黑,却心内淡然。

  冯华栋用了3年的打工时间,在“社会大学”中学会对他而言很重要的一堂课――沉得住气,放平心态。如今被孟津县推选为“创业标兵”的他,也许能用自己的经历,给那些还徘徊在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学子一些启发。

  ◎找工作不难 难的是干好

  记者:你大学读的专业,当时来讲好对口就业吗?你的同学们如今都在做什么?

  冯华栋:大部分同学现在都在做饲料、鸡场、猪场之类的。基本上也都算对口吧。

  记者:那你们中,是打工的人多,还是创业的人多?

  冯华栋: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五都在打工,我之前也是在打工。

  记者:你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怎样的?和专业有关吗?

  冯华栋:没有关系,我是属于比较另类的,大学毕业后我一直都没有从事过跟农业相关的工作。当时心比较大,毕业就一个人杀到温州去了,用了一个星期找到一份在百度做业务的工作。

  记者:这份工作得到得容易吗?

  冯华栋:咋说呢,我觉得如果只是要一份工作,正儿八经我觉得不是很难。但是你要想找份工资很高的,那不可能,想把工作做好,就更难。

  记者:那时一个月能拿到多少工资?

  冯华栋:说实话并不好,前三个月也就是两千块左右。

  记者:所以你后来跳槽?

  冯华栋:怎么说呢,你也知道,刚毕业的大学生心态都很浮躁,沉不住气的。后来和一个朋友打算一起摆地摊儿,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做一个手推车,想卖酸辣粉,推出去三天就不干了。之后又去深圳,在广告公司拉业务,最后又去做保险。中间最惨的时候,连吃了一个月的馒头,交不起房租,跑去同学那儿借宿。

  记者:最后月薪过万的时候,你是在做保险?

  冯华栋:对,我比较用功,那时半天班,我在线上(电话保险业务,笔者注)最长的是五个半小时。做得还不错,基本上每个月都能拿到一万以上。

  记者:算来你毕业就是两年多时间,月薪从2000元到一万多,这依旧不能满足你?

  冯华栋:一个人在深圳时,就两三个朋友,时间长了之后就觉得没有归属感。而且我一直做的都是拉业务的工作,感觉很虚,就是没有实在的东西。

  我心里也一直想做点自己的事儿。

  记者:现在看看打工的那三年,你觉得这段生活给你带来什么改变了吗?

  冯华栋:最大的收获我觉得就是教训,是心态上的改变,我现在的心态已经不是刚毕业那种“愣头青”的状态了。自己识人、交际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也要比一般只打一份死工的人要强不少。有些经历现在看来很荒唐,但是对我来说确实也是很宝贵,我也不后悔。

  ◎用三年教训换来好心态

  记者:你现在养的泥鳅主要用途是什么?都卖到哪儿?

  冯华栋:其实泥鳅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是比较好的。举个例子,前段时间镇上有个领导来看我这个项目,就说到他妻子用活泥鳅捣成泥,治好了胃病。只是目前它的药用价值还没被开发出来。

  记者:也就是说现在市场对它的需求就是日常的食用吗?那你不担心销路太窄的问题吗?

  冯华栋:这个不担心,去年第一次卖,基本上都在当地、洛阳。今年打算按大小给泥鳅分级,大的可以发到东北地区,小一些的可以到甘肃等西部地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饮食习惯,泥鳅营养价值高,各地的人都挺喜欢吃的。

  记者:你最初怎么发现了这个商机?是辞职前就考察好了养泥鳅行业,还是先辞职回来才说要做这个?

  冯华栋:辞职前就有准备了,那时候已经不是刚出学校的心态了,做事前肯定要有准备。

  当时了解了好几个项目,打算回洛宁老家的话就养猪、养鸽子,反正把方向就瞄准在农业上了。也跟我爸交流过,他觉得虽然辛苦,但感觉有前景,也很支持。最后和朋友一起决定养泥鳅,他对这边有了解,就选在了黄河滩上。说个笑话,我以前连黄河从洛阳穿过都不知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平地 饲料 大棚 农业项目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