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上午,慈溪市民陈学珍到当地华润万家香格店“惠农生猪”买了肋条肉。她说,这种肉是无公害食品,味道好,每斤只要12.5元。
质优价廉的“生态猪肉”在慈溪当地受到了市民欢迎。养猪的是一个名叫叶凯峰的80后小伙。他还有另一重鲜为人知的身份――“海归”、一家年产值达8亿元以上的企业接班人。
2005年,叶凯峰从英国留学归国,帮父亲打理家族企业。正当所有人都以为他会沿长辈铺好的路走下去时,叶凯峰做了件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事。2008年,他放弃了企业副总经理职位,向银行贷款350万元办起了养猪场。
“在英国,规模化养殖的猪,肉质好,价格也不高。国内生产成本比英国低,我觉得能养出更好的猪,让身边的人都吃上健康安全的农产品。”随后,一份“无公害生态猪”的养殖方案正式出炉。
“生态养殖和管理企业,在我看来没什么区别,同样需要精细化管理。”叶凯峰很快就适应了从企业接班人到“猪倌”的身份转换,还把从国外学来的管理知识运用到了自己的生态猪养殖上来。
“在我们这里,每头猪都有一份从出生到出栏的视频档案,一旦有问题能随时查阅。”叶凯峰在猪场建立了一套全程“透明”的养殖监控体系,通过44个监控探头,19个标准化猪舍中的生猪生长情况尽在掌握中。
在486亩的养猪场里,还有一块20亩的生猪运动场,这是他的独创。为了让肉质更加上乘,叶凯峰借鉴土猪放养模式,让员工定期把猪赶到场地里放养。“我还借用草原牧人骑马放牧的方法,借了一匹马牵到了养猪场。猪没见过这么大的动物,只要马一过去,就吓得跑起来。”
“既要让顾客吃得放心,又要让顾客吃得起。”从一开始,叶凯峰就考虑到价格问题。
“猪场最大的开销是饲料,我们就在减少精饲料的喂养和保持生猪品质两者间找到了平衡点。”为此,叶凯峰高薪聘请了一位有着20年养猪经验的老师傅,来做饲料的配比:提高青饲料的比例,重新分配玉米、豆粕和麸皮的比重。“效果出奇的好,不仅把成本降了15%,还间接提升了猪肉品质。”
为了减少生产成本,叶凯峰还建起了一整套生态养殖系统,青饲料由猪场自己种植、加工,养殖场的粪便和废水经过收集、发酵转化成沼气,用于满足猪场照明、饲料加工需要。而沼液经过生化处理后,可再次转化为青饲料的有机养料。如今,猪场西北角种的50亩黑麦草,不仅自给自足,还给猪场带来赏心悦目的绿色。
精益求精的生产标准加上别出心裁的养殖方法,让叶凯峰的无公害生态猪肉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2011年,叶凯峰的养猪场共出栏生猪15000多头,收入达1500多万元。即便是在猪肉市场不景气的2012年,养猪场也有近300万元的盈利。
如今,叶凯峰的无公害生态猪逐渐在当地打响了品牌,但他仍不满足。“要在市中心建一个大的品牌经销门店,再把门店扩散到社区,还要开通网上订购配送服务。”谈到自己的梦想,叶凯峰早已有了规划,“要把自己的无公害生态猪肉送进千家万户的厨房里,这就是我的愿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3-06-21/18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