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的商南县赵川镇东岳坡村,山顶薄雾飘绕,满坡苍翠欲滴,徽式风格的移民新村依小河两旁而建,漂亮整齐,户户村民院落前鲜花盛开,美不胜收。在整洁的通组道路上,野花芳香四溢、沁人心脾。路边,袋料香菇棚错落有致,菇农们正忙着打料、装袋、蒸炉、点种、上架,一片忙碌景象。
这里的农民家家户户都是楼房,家里太阳能、电视、沙发一应俱全。村民叶家宝告诉记者,这里以前可是全县最穷的地方,大部分村民住的都是石板房,就连厕所也没几家像样的。近几年,一部分农民出门打工挣钱,而还有一部分农民不想出门就在家种香菇,一年收入不比打工少,就是累人一些。现在该村可是远近闻名的幸福村、富裕村。
该村村支书王海青告诉记者,该村去年的人均年收入已达到6000多元,位于我县前列。其中,一部分收入是香菇业带来的。
创业之路多维艰
谈起该村的香菇种植还得从十年前村民王海勇的姐姐说起,那个时候在我市农村基本上还没有种植袋料香菇的,大部分还是很原始的棒菇,王海勇的一个姐姐嫁到了河南的西峡县,那里有“香菇之乡”之称,技术相对成熟。她的姐姐和姐夫看中了商南这边丰富的林木资源,于是回到这边从村民的手里买了一些树木,开始在这边种植香菇。当时,香菇的价钱也不是很高,加上他们的材料是掏钱买来的同时由于技术原因导致坏了很多,因此他们种植香菇不仅没赚钱,还赔得一塌糊涂。但是村民从他们这里学到了种植袋料菇的技术。第二年他们走后,村民们才尝试着少量种植。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就在王海勇的姐姐走后的第二年,一些尝试种植袋料香菇的村民把钱赚了,因为当年的香菇价格突然猛升。于是,当时村民陆陆续续开始了香菇种植。
新技术促大发展
在利益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种植袋料香菇,因此对树木的需求旺盛,过度砍伐严重破坏了林木资源,当地政府既不能允许农民无限度的开采,又不能完全禁止农民砍伐,于是他们开始注重技术的引进,利用废弃的农作物秸秆加上杂树枝作原料。
“以前技术不成熟,种植香菇都是用好的林木,这样对林木资源伤害太大,现在都是使用玉米脱粒后的棒子和修剪树木的树枝作为原材料,有效地降低了种植成本。”在上次林山改革中,经过拍卖一次购买了300多亩山林的朱金华对记者说道。朱金华的林山每年仅修剪树木就有几十吨的树枝,以前将部分拉回家烧火用,一部分就腐烂在了山上。前年以来,他也从购买来的林山上开辟了一条路,将每年修剪树木剩下来的树枝用三轮车拉回去打碎做袋料香菇的原材料。
除了原料上有了新的突破发展之外,种植技术的更新让村民省下了不少劳动力。以前每到快过年的时间就忙着准备原材料,然后发酵着,等到正月份忙着搭棚做架、打料、装袋,尤其是到了七八月份收获的季节,那是最忙的时候。随着种香菇技术的成熟,农民们也学会和发明了一些新技术。比如,现在有了装袋机、扎口机、将烧水的锅炉改装成蒸炉,采用新的包装,等到将来收获的时候不用再割袋子,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力成本。原本需要全组人共同出动的装袋料的活,现在只需几个人就可以了。很多环节都是机械化的,极大地提升了农民种植的信心。
香菇盛开幸福花
“我今年种了6000多袋,跑掉成本,赚个4万元钱不成问题。”采访中,正在烧锅炉的洪光青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洪光青家的新房是不久前盖的,他还有两个孩子上学,家庭负担也较重。前些年,他也下过煤窑和金矿,一年下来,也只能挣个两三万元钱,后来看到别人种植香菇赚钱,他也开始了,没有林木,他以两毛钱一斤的价格从别的地方买来废树枝,加工打碎后做原材料。一年种植几千袋料,也不少挣钱,忙就那一阵子,平日还可以照顾孩子和父母,两全其美。
袁总学是老种植户了,他种了多年的袋料香菇,因为他有一个儿子马上要结婚,需要攒钱。记者采访时,只见他的大棚里香菇长得正旺,他挎着一个篮子不停的采摘,一篮子一篮子地拎到院子里,他的媳妇忙着剪菇腿,由于现在价格较好,菇腿也有贩子上门来收。他告诉记者,由于身体原因,他今年没敢多种,只种了4000多袋,相比往年少了一半。虽然这样,只要管理得当,年终挣两三万元还是不成问题的。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3-05-17/23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