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初春的武汉,阳光明媚,彭开友一早就开始下地管理他的 “新产品”盆栽野菜。
大棚里,一盆盆鲜花般的野菜红红绿绿,生机盎然。彭开友介绍道:“田七、紫菜、地菜、野芹菜、马齿苋、薯尖,品种有十几个哩!”
“入行”短短三年,彭开友在武汉的“野菜圈”已经小有名气。他的规模发展到44个大棚,平均每天上市量达200多公斤,一年下来毛利近50万元。
有了金点子,才能赚活钱
“没有好项目,只能赚辛苦钱。有了金点子,赚的才是活钱。”彭开友从普通菜农变身“野菜名人”的体会很深。
2010年,有着多年贩菜、种菜经历的他经过几番思量,在江夏区郑店街劳七村的蔬菜基地花900元每亩的价格租赁了16个大棚,办起了家庭农场。
几个月下来,每天起早贪黑,但进账不多。看到其它基地的花卉盆景生意异常火爆,他萌生了做野菜盆景的想法。
经过几个月潜心准备,到超市、酒店购买野菜成品,到山上采苗回来扦插繁殖……6个月后,彭开友硬是把16个大棚的野菜盘点到位。品种包括紫背天葵、田七、野菠菜等16个品种。
经过在市场试销,紫背天葵和田七成为彭开友家庭农场的“当家野菜”,种植规模也扩大到44个大棚,每天上市达250公斤,毛收入2000多元。”
眼下,彭开友的“盆栽野菜”家庭农场已吸引了不少商家的目光。有想订货售卖的菜贩,也有提供闲置土地合作经营的商人。武汉某大型连锁超市近日已进行实地考察,或将彭开友的盆栽野菜引入超市,批量销售。
食用+观赏,提高附加值
记者看到,野菜被装满有机质营养土的花盆装着,一个花盆只种一棵菜。
“土壤好,温度适中,不用施肥,只用浇水。”彭开友拿起一盆紫菜,捏着根茎说,一棵菜可以长两年,每家每户都能种,既能观赏,又能掐下来吃。这种模式已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和商家。
“盆栽野菜市场巨大。消费者不仅能吃到自己种的放心蔬菜,还能享受种菜体验、装点家居,一举多得。”精明的老彭算了一笔帐:消费者在市场上买一把野菜,至少要10元。而他的野菜10元可以买一盆,每周都可以掐,自然吸引消费者。
目前,市场上的新西兰马齿苋零售卖到10元/斤,综合其它野菜6元/斤的平均价,一天卖500斤野菜收入大概在3000元左右。减去投资成本,一年的纯利润在20万~30万元。
武汉市蔬菜技术服务总站专家表示,马齿苋这类野菜病虫害少,整个生长过程中几乎不施用任何农药,食用非常健康安全。用盆栽进行种植,变换了一种栽培方式,给特色野菜增加了观赏价值,提高了野菜的附加值,非常具有创新意识。这样的栽培方式简单易操作,每家每户都有条件栽种,还抓住了消费者享受原生态种植之乐的心理。两种需求叠加,自然拥有比较好的市场前景。
股份三分,种植“两条腿”
经营家庭农场,彭开友有着自己的办法:他将农场股份一分为三,自己一股、弟弟一股、家庭农场所在地的一个农户一股。弟弟负责市场销售,农户负责生产,各司其责,井然有序。
在种植方面,利用“两条腿”走路:部分大棚种植,部分盆栽种植。“大棚的产量大,直接到白沙洲批发市场,盆栽的卖给商贩。”
目前,武汉市场上几乎没有盆栽野菜。因此,彭开友的盆栽野菜几乎独霸市场,根本不愁销。
此外,基地还有一个大棚专门试种新品种,紫色的韩国小白菜现在长势正旺。
“我还想多找几个合作伙伴,一起成立野菜专业合作社。申请品牌,规模再扩大几倍,那样在市场就有”话语权“了。”对于今后的发展,彭开友踌躇满志。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3-03-18/25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