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军介绍自制香菇菌棒
张晓军在基地里清理香菇菌棒
他是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放弃好单位来到农村当农民;他是衣食无忧的80后,离开父母边卖建材边建起了一个食用菌基地;尽管一路艰辛,但他脚踏实地,开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业之路。
他叫张晓军,横店人,今年刚好30岁,是一名阳光帅气、吃苦耐劳的小伙子。
张晓军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念的是工商管理。毕业后,他在移动公司从客服做起,一直做到客户经理,后又进入我市南马一家企业,担任办公室主任,接着又与朋友一起在横店开酒吧。
2009年下半年,经过市场调研,他在佐村山区建起一个香菇基地,规划起了他的“农业王国”。
“我去市场上了解过,市民挺喜欢吃新鲜香菇的,但大多是磐安的低温菇(收获期为9月至次年4月)。于是,我选择了栽培高温菇(收获期为6月至9月),以填补市场空白。”张晓军介绍说,他引进的香菇品种叫“武香1号”,基地就建在大塘光村,共承包了5亩土地,搭建了出菇棚4个、发菌棚1个。
别看这香菇基地挺简陋,就几个竹棚而已,但其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样不少。建基地那年,张晓军找了村里的村民帮忙开垦土地,砍竹子,搭大棚;为了节省资金,他自己亲自上阵,忙得都没时间剪头发。
培育第一批香菇的3万多个菌棒都要人工制作,找来的临时工对这些工作不熟悉,为了保证菌棒质量,张晓军特地聘请了安吉县食用菌协会秘书长王正新过来指导。菌棒完成后要用锅炉灭杂菌,张晓军又当起了锅炉工,经常是一烧就48小时不能闭眼。就这样,一朵朵香菇在张晓军的细心照料之下慢慢成长起来。
别以为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对于张晓军来说,真正的磨砺才刚刚开始。
去年,香菇的收获期跟当地的采茶期撞到了一起,导致采摘香菇的人手不够。今年8月的一场台风海葵,又摧毁了香菇大棚、淹没了香菇菌棒,导致收成大大减少。
这一切都没有阻止张晓军发展香菇基地的信心,“不少朋友劝我放弃,但我一定会坚持自己的梦想。”事实上,张晓军的爸妈都是公务员,一开始也不愿看着儿子把大好前程花在黝黑的泥土地上,但他意志坚定,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父母证明了“我能行”。
目前,张晓军的这个香菇基地,已经投入了四五十万元资金,而这些资金,都是他通过做建材生意赚来的。“不拼爹不拼妈,就靠自己的拼搏。”张晓军说,现在,他已经在准备明年的香菇种植了,至今已制作了5万个香菇菌棒,下一步,他还要备好原材料(木屑、麦麸、生石灰粉等)、平整土地、清理大棚内的杂草及病虫害、培育好新的菌种,为来年的发菌、出菇打下基础。
“有了前几年的栽培和管理经验,我相信明年的香菇能够丰产丰收。”张晓军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2-12-04/17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