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浙江常山种粮大户稻鱼共养亩均收入过万


  今天,种粮大户林小良又再次迎来农业与渔业专家的考察验收――他的230亩稻田养鱼喜获丰收。

  由于种粮成本增加,比较效益不高,今年3月,常山县林小良等7位种粮大户开展稻鱼共生试验,用上千亩粮田从事稻田养鱼。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渔业处高工梅凯先介绍,在浙江,稻田养鱼可上溯至1200年之前的唐代中叶,是传统农耕文明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不要小看水稻田里的那五十公斤鱼和增加的几百元卖鱼收入,重要的是通过‘稻鱼共生’这种模式,能有效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农业污染。”

  亩均收入超万元

  一片片金黄色的稻田随风摇曳,鱼沟里成群的红色田鲤、金色香云鲫追逐正欢。

  “今年收成好,230亩稻田养鱼,平均亩产稻谷550公斤,收获鱼产品75公斤。更重要的是,每亩节省农药、化肥、人工成本近400元。”作为常山县最大的种粮大户,林小良种植水稻2100亩,其中230亩试验稻田养鱼。今年,他不仅完成国家秋粮订单的49万公斤稻谷,还因为稻田养鱼额外增加了一大笔收入。

  林小良粗略计算,稻田养鱼让他种粮“降本增收”效果明显――绿色生态有机稻米可以卖到30元/公斤,而香云鲫在重阳节就卖到26元/公斤,一亩稻田养鱼试验田,总收入接近18000元。他打算把一部分鱼养到过年,卖出更高价钱。

  一样的田野,不一样的收入。去年,因为一旱一涝,林小良损失十几万元。今年,因为稻田养鱼,他和常山县其他6名种粮大户顺利实现“千斤粮,百斤鱼,万元钱”。

  虫害减少更生态

  “稻鱼共养的稻田,不仅没有爆发稻飞虱,田里的钉螺、福寿螺也比往年少很多。”林小良的说法,得到了种粮大户徐福来、林伟平、林刚等人的认同。

  “除了病虫害少,稻鱼共生产出的稻谷颗粒格外饱满,口感比普通稻米更为香甜。”大户徐福来刚试吃过自己的新稻米,对稻米品质信心满满。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渔业处副处长徐晓林重述年初考察时的观点:“稻田养鱼的重点在稻不在鱼,因为单靠卖鱼增收的幅度有限,重要的还是在稻上做文章。”不施化肥农药的生态有机稻米价格是普通稻米的数倍,通过打造绿色无公害有机稻米品牌,能大幅提高农民种粮收益。

  从原始社会开始,随着采集与狩猎的不断演进,种植业与养殖业割裂开来。今天,因为稻田养鱼,农业、渔业专家又再度联合。过去的一年中,常山县农业部门负责稻种选择、土肥检测以及病害防控;渔业部门负责田间工程设计、鱼种选择和日常管理工作,两大部门协力合作,使稻鱼共生、种养殖合一模式顺利实现,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

  明年试种再生稻

  林小良打算明年将稻田养鱼扩大到500亩,并种植再生稻: “在原来基础上,每亩田还能增收150至250公斤稻谷”。

  其他种粮大户,也围绕稻田养鱼有了新打算:林伟平想将稻田养鱼与观光农业结合起来,发展垂钓吸引游客;徐福来想要充分地利用冬闲田养殖青虾;大户林刚则希望让原来养鱼的父亲帮助培育稻田养鱼的鱼苗,不再单纯依赖景宁提供的苗种……

  常山县水利局党委副书记邱金枝介绍,目前,整个常山县稻田养鱼的面积是1580亩。明年,常山县还将尝试20至30亩的“稻鳖共生”,他们将搞好稻田养鱼无公害基地和产品的“双认证”,并且为大户统一注册商标。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办公室副主任谢雷宁说,浙江省稻田养鱼目前正处在低小散的发展阶段,他建议进一步提高常山县稻田养鱼的组织化程度,通过成立协会,对当地的稻田养鱼实行种苗、防病统一集中管理,并建立品牌和营销渠道,谋求产业化发展。

  高效农业有潜力

  在农民眼中,看中的是稻田养鱼带来的财富;消费者眼中,稻田养鱼产出的生态大米是利好;在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同事的心目中,稻田养鱼关系着浙江的粮食安全。

  谢雷宁说,本地及外来浙江人一年消耗大米超过200亿公斤,也就是说,约2/3的大米需要外购,政府期待农民既要种更多粮食,还要稻田里提高收入,稻田养鱼,让他们既当农民又当渔民,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千斤粮、百斤鱼、万元钱”,是浙江农民的梦想。如今,在浙江的127万亩稻田里,各色水产约占浙江稻田总面积的1/10,德清养鳖、丽水养鱼、绍兴养虾、湖州养湖蟹、兰溪养泥鳅,还有人养小龙虾与鳜鱼。水产与生态有机稻谷结合,让农民在多种粮、种好粮的同时,大大增加了收入,成为高效现代农业的一个范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稻谷 海洋 大米 化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