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小凉山40万彝汉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


  青山绿水,繁林茂竹,一幢幢粉墙黛瓦的小楼房组成的少数民族风情村寨,犹如一幅画卷。这样的场景不是汶川水磨镇美丽的羌族聚居村落,而是小凉山地区的彝族聚集区实景。

  今日乐山,已有14个彝族村落的居民们住进了美丽新家园。

  这是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带来的巨变。

  乐山市马边、峨边、金口河三个区县均属小凉山地区,占全市总面积的41%,占全市总人口的 11.4%。2010年初,乐山开展彝区扶贫。把“贫智双扶,穷愚双治”作为主要任务,把“行业协作、社会参与”作为有效途径,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新村扶贫相结合,小凉山的彝区扶贫将让40万彝汉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本报记者 刘若辰

  风貌改变 建起美丽新彝寨

  “自己选户型,自己选施工队伍,高高兴兴住进现代化新家。”12月中旬,积雪覆盖小凉山。从边远高山搬到依山傍水、交通便利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居住,峨边县双溪村村民次仁有说不出的兴奋:“我们告别了‘油毡盖房顶、竹笆围墙壁、绳子绑石头、梯子搭门口’的恶劣生活环境,现在家家户户都配上了家电,良好的生活环境,让村民开始有了发展的理念。”

  村落民居建设是新农村形象和标志,也事关小凉山群众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改善。

  “我们这里风景好,距离黑竹沟风景区也不远,今后可以发展旅游。”次仁对未来充满憧憬。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旅游的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双溪村人均年收入从5年前的不足800元上升至2553元。

  【数字】

  新村扶贫是综合扶贫开发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乐山今年确定了14个试点村,建成“彝家新寨”,明年将建设完成新村民居点60个,新建住房3600户。“十二五”期间打造267个民族风情浓郁、设施完备、生活现代的特色集镇和村庄。据了解,乐山今年在“两县一区”试点的3000万元彝区扶贫新村建设资金已经全部到位。

  产业扶持 推动彝区经济发展

  12月,马边县荞坝、老河坝和民主3个乡的养殖户们有了新盼望。政府发放的3.8万只四川山地乌骨鸡鸡苗,已满山遍野奔跑成“运动土鸡”。

  产业扶持,兴业致富,彝区扶贫已开始由粗放向集约转型: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马边大力开发建设深山土鸡基地,建立起总投资300余万元、预计产值将达到3000万元以上的产业扶贫项目四川山地乌骨鸡养殖试点项目。畜牧部门专门组建了深山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各乡养殖户及乡镇畜牧兽医技术员180余人进行集中培训,让广大养殖户切实了解和掌握养殖基本知识和技能。

  家住马边彝族自治县沙腔乡二坪村干沟组的吉则果尔,自结婚后就和妻子在家务农,靠山吃山,一家6口人只能拮据度日。正当他为生活彷徨之时,今年5月,县里组织的一场农业实用技术人员培训会,改变了他的生活。

  “没想到养殖业可以这样发展。”吉则果尔培训归来后,利用学到的知识大搞养殖业,把原来的养鸡、养猪规模都扩大了近一倍。同时还与乡畜牧兽医站取得联系,咨询了饲料搭配、防病治病等相关技术。如今吉则果尔全家养殖业收入比去年总收入多2000元:“现在的生活瓦吉瓦(彝语意为:很好。)!”

  【数字】

  产业扶贫是综合扶贫开发的主要支撑。乐山加快推进彝区“4+2”产业发展方案,做好“山区经济”文章,抓好劳务输出、茶叶、中药材、脱毒马铃薯4个重点,积极培育干果、畜牧2个产业,带动彝族山区农民增收致富。

  教育扶智 提高村民就业技能

  家住马边县苏坝乡向阳村汤家坪组的任世红,每次到县城置办日用品都要步行1个多小时的山路,然后再搭1个多小时的中巴车进城,来回一趟就要花费4个小时时间。

  地理条件差,加上家里兄弟多,让一家人生活很困难,没有多余的钱翻修老房子。

  扶贫先“扶智”。今年,马边县加强了职业培训的力度,通过县碧桂园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短期培训班,提高村民就业本领,并推行“就业套餐”服务,免费推荐符合用工单位条件的学员就业。今年,任世红报名参加了电工培训,现在在汶川县一家建筑公司做电工,月收入2200元以上。如今,任世红家的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而他也开始打算在县城买上一套新房子。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畜牧 乌骨鸡 载体 试点村
上一篇 : 养石蛙致富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