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石家庄8月9日电(记者曹国厂)从2010年开始河北保定市因地制宜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探索实行“抓两头、带中间”、强村带弱村“跨村联建”党支部、“村企联建”党支部等模式,对后进村“一村一策”治理转化,既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大发展,又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共同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记者在保定市曲阳县灵山镇采访时了解到,这个镇的大赤涧村和魏古庄村相邻,是典型的山区村,人均半亩地。大赤涧一些村民说,以前村里选村干部的时候,这个选上那个闹,那个选上这个闹,闹得谁当选了都没心思带领大伙去致富。
魏古庄村民说,他们村和相邻的小赤涧村距离只有1里路,可人家几年前就住上了别墅,家家户户要么跑运输、要么搞养殖,相比之下,我们村的老百姓只能出去打工挣点体力钱,走在一起都会觉得矮人家一截。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一个村发展得咋样,主要看这个村有没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有没有好的领导班子。”与大赤涧、魏古庄紧邻的小赤涧村有1480口人。1998年小赤涧村党支部换届选举时,做运输生意率先致富的30岁的魏国强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上任后,首先率村领导班子对村中心143户960间民房里只住着14位老人的“空心村”进行拆迁改造,对村子规划范围内的1200多间旧房、170多个猪圈拆迁,收回土地80多亩,同时建起290栋二层住宅楼,并新建了养猪场。
居住环境变了,小赤涧村“两委”班子又鼓励村民买货车、开煤场,发展汽车运输、煤炭储销和畜牧养殖等产业。到2011年,村民人均收入达1.1万元。如今,村里各家各户用上了沼气,80%以上的农户买了汽车,装上了宽带。小赤涧村被评为全国文明示范村,魏国强也因此被河北省委评为全省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
为强化基层组织堡垒作用,保定市提出“抓两头、带中间”,“强村带弱村、因地制宜联村建立党支部、实现优势互补”,以提升农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发展致富能力。
2010年4月份,曲阳县对小赤涧、大赤涧、魏古庄三村进行整合,成立了“新赤涧”村党总支,村党总支书记魏国强说:“一个人富不叫富,大家富裕才叫富。”为了推动三个村共同富裕,新赤涧党总支依托小赤涧村的经济基础,利用大赤涧和魏古庄两个村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大力发展煤炭运输和规模养殖,实现优势互补,两年来村民人均增收一千多元。
灵山镇党委书记张庆寿介绍说,近两年小赤涧等三个村的联建工作成效显著,也实现了成果共享。“新赤涧住宅三村共居”项目先后投资2400万元,拆迁143户、民房960多间,建成二层单户住宅小楼166栋,多层单元楼2栋;建设独院别墅40栋,高层单元楼15栋,三个村村民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投资30多万元新建的可入住300人的敬老院已经投入使用,为三村乃至周边村的五保户老人提供了一个安度晚年的舒适环境。记者看到,投资70万元的医院即将投入使用,投资300万元的小学和幼儿园正在建设中。
曲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银峰介绍说,跨村联建党支部,县里的原则是在保障联建各村利益统一的基础上,推行“能人治村”,发挥“名人、名村、名支书”和中心村作用,走“抱团式”发展之路,从而实现了“1+1+1>3”的效应。
自2010年以来,保定市像小赤涧、大赤涧、魏古庄采取跨村联建方式整理建立村党组织已达57个,覆盖176个行政村;村企联建方式建立种植养殖协会党组织83个。“跨村联建”党支部与一个村的党组织设置形式相同,不同之处是将多个村的“党的活动、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统一到一个“强村”的带领下,使“弱村”按照“强村”的模式共同发展,实现有效融合。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2-08-09/3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