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英山农民:反弹琵琶跳起致富舞


  今年,养殖户们再次遭遇“养猪不赚钱”,昨日,从媒体上传出“养一头猪仅赚17元”。随着“蒜你狠”、“姜你军”等在市场上横行,不少创业农民头疼不已。

  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可能今天让你赚得盆满钵满,明天就让你折本。

  经过市场的洗礼,英山一些农民却从中看到了商机,他们逐渐摸透市场的“脾气”,价钱头上不去赶,价格低时不放弃,采取反弹琵琶的策略,脚踩着市场的波伏致了富。

  2008年,长期在外打工的陶家河乡的刘声寅决定回家养猪。此时,正值生猪价格低迷期,见到村里很多养猪户把母猪都杀了,家人和好友极力反对。他毅然拿出打工积蓄的100万元投入到猪场建设中,创办起“太湖黑猪繁育基地”。

  2010年,母猪开产,正好赶上猪价反弹。这几年,他的养猪事业蒸蒸日上,演绎了从100万到1000万的财富梦想。现在,他的繁育基地已发展成了绿源养猪合作社,养殖规模增加到1万头,固定资产达到1000万元。

  别人杀鸡他不慌,甚至开始大搞建设。方家咀乡千斤坪村的艾保平就是这样一个“胆大包天”的人。他投资15万元起步建养鸡场时,正是鸡蛋价格节节下滑、养鸡户纷纷空巢时。

  他却庆幸地说:“幸好是在蛋价低谷期建的鸡舍,蛋鸡开产后就赶上行情上涨,没花多长时间,我就收回全部投资。”1日这天,从浠水赶来的商贩早已等在鸡场外面,艾保平下午开始收捡装箱,整整捡了15箱鸡蛋,按每箱160元结账,当天收入现金2400元。

  不仅仅是在生产领域,一些农民还在流通领域做起了文章。

  去年底,鲜茯苓价格跌至5元1公斤,陶家河乡的孙权和筹集资金50万元,用高于市场价收购,并组织人员加工切片,稳住了当地行情。现在,去年加工收储的茯苓通过外贸渠道出口到了韩国,这一票让他赚得了10多万元。

  这些农民在低谷时搭台,高峰时唱戏,凭着智慧和胆识上演了一出出创富大戏,不仅自己致富,还为平抑市场做出了贡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猪 茯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