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渭源县:科技“金桥”架起致富路


  曾经,“知识就是力量”。如今,“科技就是力量”。在过去以干旱出名的渭源北部,铺地膜、玉米套种蔬菜等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的共识在南部重镇,网棚繁育良种、种植“科技药材”的观念正在生根发芽……全县上下共同谱写着科技进步、科普示范县的和谐乐章。

  举“科技旗”提升核心竞争力

  走进渭源县马铃薯良种科技示范园区,这里布局规范、网棚温室错落有致,技术人员正在组培室仔细察看马铃薯脱毒茎尖瓶苗。

  如何让地域优势、资源优势转换为比较优势?这是渭源县历届决策者一直思考的问题。该县从县情出发,加大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力度,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着力发展特色经济,举“科技旗”,打“品牌战”,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重点实施马铃薯良种、绿色中药材、南山放养虫草鸡工程,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渭源县马铃薯良种科技示范园区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科技园区,日益发展为融良种繁育、推广、培训等为一体的窗口单位,全国各地来此参观的团队逐年增多,每年超过40多批次。

  今年,渭源县将规划建设各类农业科技示范点33个,其中马铃薯良种繁育示范点14个、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点10个、旱作农业示范点6个、地膜蔬菜和小麦良种种植示范点3个。示范点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围绕建设以会川和五竹为中心的万亩马铃薯原种和一级良种生产基地、以会川为中心的万亩膜侧当归种植示范基地、以莲峰为中心的万亩无公害红黄芪种植示范基地、以新寨为中心的万亩无公害党参种植示范基地、以北寨为中心的万亩旱作农业种植示范基地等5个农作物精品种植示范中心。科技示范成为渭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科技惠农政策的有效手段。

  实施科技项目提高产业效益

  科技事业大发展,源头项目花开艳。渭源县坚持以项目聚集产业资本,以项目积蓄发展后劲,科技事业率先吹响了号角。该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结合发展实际,大力实施重点科技项目。近三年,全县共实施国家、省、市、县科技项目49项,投入经费850多万元。通过科技项目的示范与带动,马铃薯、中药材、畜牧等支柱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增强,产业链条得到有效延伸,产业效益得到明显提高,极大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2006年至2008年的三年间,渭源县共获国家、省、市科技项目14

  项。县上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重点项目35项,鉴定科技项目成果13项,其中2项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11项达到国内先进。2007年该县顺利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考核,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荣誉称号。县委书记杨发升、县长彭双彦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09年,科技部下达了渭源县马铃薯种薯产业化开发、孔淀粉中试生产项目科技经费230万元。与此同时,省级项目齐头并进。当年共争取科技经费304万元,是近年来科技项目建设力度最大、争取科技项目经费最多的一年。目前,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组织实施。为了让科技事业之花越开越艳,渭源县通过举办大型宣传活动、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邀请专家科技讲座等形式,让科技知识走进千家万户。“科技、科普从学生抓起。”在第四届甘肃中小学生科学知识网络竞答(南特杯)”活动中有20多所中小学5000多名青少年参加。

  科技特派员制度实现互利共赢

  两年前,渭源县派驻到永安公司的科技特派员张会平,积极参与申报实施了“中药饮片生产线、农产品批发市场改扩建”等7个项目,指导企业积极开展中药材购销,年可实现利润250多万

  元,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农民从事中药材饮片加工业,促进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如今,他已经成长为会川镇副镇长,正积极为当地群众量“科技田”,盘算“致富经”。

  渭源县自2004年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来,先后从农业、畜牧等单位选派业务骨干担任科技特派员,深入到村、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开展工作。这些科技特派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先后组织和实施了各类科技项目。年初科技特派员办公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考核管理办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科技特派员 马铃薯 组织实施 畜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