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松山区常住人口57.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6.8万人,目前有耕地近240万亩。面对有限的土地,如何在保障粮食正常生产的条件下让农民增产增 收,实现早日富裕?松山区在探索中走出了自己的新路子。6月8~10日,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北方网络电视台联合组成的“喜迎十八大 走基层看发展”采访团来到松山区,对他们好的经验、好的做法进行了采访。
北洼子村:一个大棚一季纯收入超3万
6 月8日一早,记者一行来到松山区穆家营子镇北洼子村,在这里记者看到,北洼子村地处荒坡地,几千个蔬菜大棚沿坡而建。记者随便参观了几个大棚发现,因为是 夏季,大棚里种植的蔬菜要避开上市高峰,目前正在育苗,但也有几个大棚里种植的西红柿已经成熟。在大棚里,记者见到了正在种植西红柿的耿兴元,他对记者 说:“以前这些地都是旱地,一年到头一亩地打粮也就能赚200元。自从镇里组织大家种植蔬菜大棚后,每个棚虽说只有1亩地左右,但纯收入都在3万元以 上。”今年耿兴元把两个蔬菜大棚都种了西红柿,3月份西红柿的价格大涨,耿兴元种植的两个蔬菜大棚纯收入达到10万元,而且这只是一季。采访中,耿兴元每 说到收入都会乐得合不拢嘴。
记 者了解到,北洼子村共有农户1160户、人口近4000,该村发展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已经10年了。2004年,村领导班子及部分村民代表三下辽西等地考察 取经,决定以“返租倒包”的形式将全村1万多亩荒坡地从村民手中租来,然后修路、通电、引水,建设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再以同等的价格承包出去。到2006 年,北洼子村种植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出了名;2009年,该村生产的西红柿远销到俄罗斯等国家。2010年,北京、广州等地的客商主动找上门来,以较好的价 格同该村6名经纪人达成收购意向。目前,北洼子村万亩荒坡地已经建成日光温室蔬菜大棚3678栋,户均2栋以上,效益超亿元。
布局:蔬菜种植一乡一品
记 者采访时在一个西红柿大棚看到,棚的上方吊着若干片沾满飞虫的黄板,门口右侧的墙壁上整齐地挂着塑封的《无公害蔬菜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安全合理使用准 则》、《防虫网的应用技术原理及技术标准》等一系列文件及田间管理记录本。北洼子村棚区在病虫害防治上,推广了防虫网、黄板防虫网等物理方法防治白粉虱等 虫害,即便少量使用农药也严格做到低毒、低残留,确保100%达到国家规定的无公害蔬菜标准。
在 松山区其他一些乡镇的蔬菜大棚里,记者同样看到的是这种物理病虫害防治方法。松山区农牧业局局长许振华对记者说,种植蔬菜一是可以解决市民的菜蓝子问题, 二是可以让农民创收。而要把蔬菜卖出去,并且要卖个好价钱,就要求出产的蔬菜品质要比别人的好。另外,为了蔬菜外运时方便菜商拉菜,松山区提出了一乡一品 的种植蔬菜方法,也就是一个乡尽量推广一个蔬菜品种,这样既有利于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虫害防治,又有利于销售。
通 过几天走访记者了解到,松山区发展设施农业,基本上按照区域化进行布局,现已拥有安庆镇甜瓜、太平地镇葡萄、夏家店乡食用菌、穆家营子镇硬果番茄、城子乡 甜椒等产业园区。各园区都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数量已经发展到几十家,合作社负责技术推广、销售渠道等重要事情,解决蔬菜种植户的后顾之忧。松山区还 拥有一处全国定点蔬菜批发市场,建立了满洲里、东莞等对外销售办事处,农产品的网上销售也在积极开展。
技术:从聘请人才到输出技术员
许 振华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发展设施农业的关键要素一是资金,二是技术。松山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多万元,作为启动和引导资金,用于水、电、 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时,每年捆绑使用涉农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发展设施农业。松山区还创新融投资方式,通过实施大棚产权证抵押贷款等方式,破解农户贷 款难问题。在资金使用上,建一个日光温室蔬菜大棚财政补贴3000~5000元。
松 山区曾多次组织基层干部和农民到山东寿光、青州和辽宁朝阳、凌源进行学习观摩,每年外出参观学习人数达1万多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干部群众对发展设施农业的 认识。为解决技术问题,松山区成立了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建立了区、乡、村、棚区服务站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先后从自治区及山东、辽宁等地聘请专家,招聘技 术员150多人,充实了各个层面的技术力量。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和乡镇农业站分别对农业干部、技术员、农民进行培训,每年培训数量都在1万人次以上。通过近 几年不断的学习、实践,如今,松山区自己培养的技术员有200余人,先后分赴外地做设施蔬菜、瓜果栽培的技术指导,年创收约600万元,去年松山区的技术 员还被蒙古国聘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2-06-19/2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