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了吗?十连维吾尔族艾山江和回族兰军、懒海滨三个人合资养了70头育肥牛,咱哥俩哪天一起去看一看?”六十二团四连职工蔡国金在给职工陆玉才说。
一个由一名维吾尔族青年和两名回族青年,自己策划筹资开办的股份制育肥牛养殖模式的出现,在六十二团受到职工群众的关注。
两个不同民族的人一起合资搞股份制养殖,到底怎么样?5月17日,笔者带着疑问走进了十连维吾尔族青年艾山江的家。正在给牛喂水的艾山江,中等身材、浓眉大眼、肤色偏黑,一见人就露出灿烂的微笑。
今年38岁的维吾尔族青年艾山江,是该团十连的一名无业青年。从小一直跟着父亲养牛,跟在牛群后面长大的艾山江练就了能在100多头牛的牛群里,一眼就可以找出自己养的牛,还能一眼看出牛的品种好不好,身体健不健康的特殊本领,对牛的生活习性和养殖技术都很娴熟。他过惯了春季随牛群上山,秋季再跟牛群下山回连队住的生活,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到了该入学的年龄,这种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显然不能满足孩子受教育的需要。
2006年艾山江放弃了放牧养牛,开始在连队承包土地,这样他的女儿就可以到团部的双语学校上学了。他种植了10亩酿酒葡萄,由于缺乏管理技术,他家的葡萄产量总是没有汉族职工的高,连队汉族职工张文体就手把手的教他,工会主席张彤也经常到地里,对他进行现场技术指导,这样每年他都能挣到1万多元钱,除去一家五口人的生活开支,家里的经济条件很紧张。看到他家的困难,连队又给他分了10亩鲜食葡萄地,在管理上他得到了许多汉族职工的帮助,他家的葡萄产量从开始的一亩地600多公斤,提高到现在的1500多公斤。现在他家种地年纯收入达到了28000多元。
2010年艾山江又动起了搞养殖的念头,该团工会给他提供了3万元贴息贷款扶持,他买了8头牛进行养殖,春季把牛放到山上找人代牧,当年养殖收益1万多元。2011年9月他向亲戚朋友借了20多万元,一次性购买了40头牛犊,开始尝试庭院育肥,养了两个多月出栏,一次性就净挣了4万多元钱,不仅还清了借款,还增加了他搞规模育肥养殖的信心。
2012年2月,艾山江开始筹钱,准备搞温室育肥牛养殖,十连回族青年懒海滨和兰军听说后找到艾山江,希望艾山江能带着他们一起搞育肥牛养殖。艾山江想:我是维吾尔族和回族人一起养牛,会不会遭到家人的反对?朋友们会不会笑话?妻子知道他的顾虑后开导他:“咱们种地不是得到很多汉族同胞的帮助了吗?和回族同胞一起养牛也没什么不好。”“对呀!致富路上各民族相互帮助多好呀!干!”艾山江愉快地答应和懒海滨、兰军合作。
2012年4月初,他们分别以15万元、13万元、12万元入股,又贷款10万元,筹集了40万元资金,承包了连队的2座温室大棚,开始砌食槽、水槽、盖库房,从昭苏县购买了64头育肥牛牛犊和6头优质奶牛。开辟了该团首家少数民族私有股份制养殖模式。
“我们有什么事商量着办,账目公开,合作很愉快。”“我们还雇了一名工人,每天轮流看牛、喂牛,谁家地里的活都耽误不了。”“等这批牛出栏了,我们还要扩大规模,另一个大棚要搞成一个育肥300只羊的育肥棚。”艾山江、懒海滨、兰军三个人越说越高兴,他们的笑声传向远方。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2-05-21/32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