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讯(通讯员 郑清伦)“没想到我这把年纪了,还能在基地打工挣钱”,近日,在黔江区阿蓬江镇高碛村4组,年逾6旬的王老太和同村的几名同伴在地里一边忙着盖薄膜,一边 这样说道,对自己能够在家门口务工增收感到无比庆幸。黄老太所说的基地,是指去年返乡回来的农民杨秀儒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建立起来的50亩农业产业基地。
今年33岁的杨秀儒是阿蓬江镇大坪村3组农民,从2002年开始一直在黔江区鹅池镇销售摩托车,一干就是9年。在从事摩托车销售中,他讲诚信、服务态度好,生意一致比较红火,年纯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几年下来,他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老板”。
2010年底,杨秀儒和妻子一起回到家乡,看到当地青壮年劳动力大部份都已经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老弱劳动力难以胜任土地耕作任务,要么造 成农村土地荒芜,要么就是种植效益低下,增收艰难。“要是能够让农民闲置的土地集中起来发展生产,既能壮大产业又能带动村民致富,岂不是一举两得”,他决 心留在家乡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生产。
在当地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帮助下,杨秀儒按照每亩土地租金500元的价格很快就在本镇高碛村4组流转土地50亩。随后,他又投入12万元修建大棚,购买种子、肥料,按照每人每天40元的工资标准,聘请当地留守老弱劳动力在基地务工,走上了返乡创业的道路。
近日,笔者见到杨秀儒时,他正在大棚里观察西瓜苗的长势(如图)。在2个白色的大棚里,又分别架起了2个小棚,已经育好了绿油油的西瓜苗。 在2个小棚中间的空隙处有一个烧煤的炉子。“大棚里面架小棚,主要是更好的给苗子保温。前段时间气温有点低,还得用炉子升点温。现在,等基地薄膜盖好后就 可以移栽了”,杨秀儒看着西瓜苗,脸上露出笑容。就在大棚外不远处的基地里,10余名年龄在50岁以上的妇女在忙着盖薄膜、培土,搭盖了薄膜的基地白茫茫 的一片,显得既整齐又壮观。
“土地租金每亩500元,还能够在这里打工,每天工资40元,比自己种粮食强多了”,王老太及一起干活的几位妇女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这样说 道。从交谈中得知,基地主要以种植辣椒、生姜、西瓜为主,在基地务工的主要是留守妇女,平时人数在10人左右,遇到收割采摘繁忙时节多达20余人。去年, 杨秀儒仅支付给农民的工资就达6万余元,当地20余名村民足不出村就实现“租金+务工”双重收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2-04-05/12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