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山东鄄城县农机大户王殿跃致富有“绝招”


  从一个年收入不足2万元的普通农机手,发展成为年均机耕8000亩、机收4000亩、实现农机作业总收入20万多元,纯收入10万多元的农机专业大户。从一个人一台“上海50型拖拉机”单打独斗,到牵头成立有80名机手和种植大户参加、拥有各类农机具284台(套)的专业合作社。他就是城关镇枣寨村农民王殿跃,枣寨农机专业合作社常务理事长。4月5日,王殿跃正开着他的耕整机帮村民整田。在一片耕地旁,他给记者介绍了成为农机大户的“绝招”。

  从田里找出路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农民对从传统劳作方式中“解放”出来的需求越来越迫切。1992年,王殿跃用多年的积蓄购买了一台上海-50拖拉机,起初主要用于麦季收收麦。后来,给拖拉机配上一套耕整机,开始了一名拖拉机手的农田作业涯。 起初,他走村串户,推介耕整的种种好处,但村民们一算账,一亩费用要几十块,都无奈地摇摇头。几天下来,竟没揽到一笔业务,眼看投资几万元的设备无用武之地,王殿跃心急如焚,家里人也天天埋怨他,使他一度产生了变卖“神牛”的念头。在他为难之际,县里一位农机干部得知消息后专程登门,一边鼓励他看好农机前景,一边帮他联系业务,季后算账收入可观。

  靠政策抓商机 。2005年,购农机也有补贴。王殿跃预感到农机大田作业蕴藏着巨大商机。于是,毅然卖掉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旧“神牛”,投资6万多元新置了一台东方红 800型拖拉机及其配套农机具;2007年,他又投资8万多元添置了一台福田谷神自走式联合收割机;2009年,他乘农业部农机购置补贴惠农的“春风”,又投资8万多元买回了一台东方红900型拖拉机和配套农机具;农机耕种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合作社成员在帮助农民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农机手人均纯收入达3万元,比当地非成员农民户均增收1万元左右。

  牵头联合闯四方。随着农民对农机作业要求的不断提高,王殿跃鼓励过去的同行一起搞农机作业。2007年,枣寨农机协会成立后,他与周边的机手一起组建了机耕队,2008年更名为枣寨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最初的5人到现在的80人,他手把手地向他们传授农机技术和作业技能,社员们先后购回大中型拖拉机22台、收割机21台、大型拖拉机40台、配套农机具144台(套)、其他机具52台(套)。合作社下设机耕、机播、机收和运输等四个分队,在满足本地机械化生产服务的同时,开展跨区作业。每年5月,王殿跃都牵头组织一批收割机赴江苏、河南等地跨区小麦作业。2009年8月,他们还赴天津、东北等地,进行跨区玉米作业。

  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年均完成机耕8万多亩、机收3万多亩、机插秧5000亩,年创收370多万元。拉动致富了一方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拖拉机 农机具 耕地 农业机械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