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贵港市唱响整村扶贫开发致富歌


村道平整,村前屋后林木郁郁葱葱,民居宽敞明亮,村民喜气洋洋……“整村推进”扶贫给桂平市西山镇前进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曾几何时,前进村是个典型的贫困山区村,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车辆要进进不来,要出出不去,遇到雨季村民连走路都困难,农副产品只能靠肩挑马驮。

前进村的变迁,是贵港市“十一五”扶贫成果的一个缩影。

“十一五”期间,全市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297元增加到2009年的3729元,年均增长 14.37%,2010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4425元,比2005年增加3128元;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由2005年底的29.5万人下降到 2009年底的21.482万人,减少8.018万人。

进入“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将扶贫工作列入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整村推进、产业扶贫……一项项扶贫的新举措,点燃了贵港市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梦想与激情,为贫困群体打开了一扇希望的窗口。

政府主导,部门合力,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贵港市将全市102个贫困村确定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并按照为小康打基础的要求,围绕农民收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社会服务、生态环境等方面确定了5大类16项整村推进的具体目标,从2005年起,分三批对贫困村进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为了加快整村推进步伐,80%以上的扶贫资金用于贫困村。同时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各负其责的原则整合行业部门涉农资金投入到贫困村。从 2005年起,县(市、区)机关和事业单位全部挂钩帮扶贫困村,帮扶资金达到1800万元,并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到2010年 102个贫困村全部实施完毕,贵港市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

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基础得到增强。贵港市通过科技扶贫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到户贷款推动,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目前,全市贫困地区建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水果、桑蚕、中草药、香料、茶叶、优质木薯等一批生产基地,培植了8家扶贫龙头企业。到2009年底,全市102个贫困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778万亩,有果园面积2.86万亩,饲养羊、牛、猪等1.92 万头,饲养家禽近86.7万羽,有养殖水面面积8.53万亩,夯实了群众稳定增收的基础。

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5年来,全市新建、改建、扩建通贫困村四级公路和通自然村(屯)道路 2145.9公里,使贫困村通公路率由2005年的31.5%提高到2009年的93.6%,贫困村20户及以上自然屯通简易公路率由22.6%上升到 87.3%,贫困村交通难大大得到缓解;贫困村建设沼气池9630座,102个贫困村沼气入户率达40.6%,森林覆盖率达到45.7%;解决了16.4 万多人的饮水困难问题。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十一五”期末,贵港市贫困地区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入学率为99%,初中入学率为98.2%。乡乡建有卫生院,大部分贫困村建有卫生室,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率达80%左右,贫困群众缺医少药状况和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缓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大部分乡镇和贫困村建有文化站,实施50户以上自然屯通广播电视工程,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6%。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左右,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十二五”期间,贵港市将围绕到2020年绝对贫困基本消除的总体目标,力争到2015年,70%以上的贫困村通硬化路,有条件的 20户以上自然村、50%的10户以上20户以下自然村通村屯道路;全面解决贫困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所有的贫困村和有条件的自然村屯全部通电,能收看 10个台左右的电视节目;全市贫困人口减少1/4;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贫困村人均有效灌溉面积达到0.5亩以上或有山地3亩以上;在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所有贫困村贫困家庭子女上高中全免学费目标;每个贫困村有医疗设施和基本药物配备齐全的标准化卫生室和文化活动室;贫困村农户都能住上安居房;贫困村无劳动力或丧失劳动能力和特殊困难家庭人口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人均纯收入 农民收入 基础设施建设 雨季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