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铺就农民致富的金光大道


  “我们的温棚、大棚科技水平足以赶上山东寿光了。”绥德县分管农业的负责人介绍说,“科技种植已在当地农民心中扎根发芽”。

  据了解,绥德县计划到2013年,日光温棚增加到11500棚(1.8万亩),年产值增加到1.4亿元;小拱棚、大弓棚发展到2万亩,年产值达到1亿元;苗木基地增加到1万亩,年产值增加到1.6亿元;地膜玉米、地膜花生、地膜西小瓜套种基地增加到2万亩,年产值增加到0.6亿元。以上几项年总产值可达4.6亿元,区域内农民人均收入可达8000元。

  创造旱地农业全国高产纪录“奇迹”

  传统的农业历来都是广种薄收,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地处沟壑纵横的绥德县居然能创造出全国高产的奇迹,一个偏僻的白家山村人均收入竟然上万元,在“空壳村”比比皆是的今天,九成农民留守在土地上,“富余”农民如今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2010年,绥德县农业局在中角乡白家山村建立了千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园、千亩谷子高产示范园,示范园的马铃薯平均亩产3261公斤,创榆林市第一,最高达到4050公斤,每亩收入达到5000多元;示范园的谷子平均亩产368.7公斤,创全国第一,亩收入达到1400多元。

  去年10 月29日,绥德县中角乡白家山村的马铃薯交易市场上热闹非凡,出售马铃薯的该村农民喜笑颜开,丰收的喜悦挂在每一位农民的脸上。村支书郝耀贵介绍:“通过高产示范,让农民实现增收是绥德县委、县政府和农业局支农、惠农的一个"金点子",使得我村农民1年的纯收入相当于过去3年的总和”。

  2010年,白家山村的马铃薯总产量达到300万公斤,总收入达到420万元,人均收入达5400元;小杂粮总产量37万公斤,总收入136万元,人均收入1750元。两项纯农业收入合计人均7150元,加上该村的养殖业和其它收入,该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创造绥德丘陵沟壑山区农民靠纯农业致富的奇迹。

  在这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怎么能创造出全国高产纪录的奇迹呢?究其原因是多年来,中角乡党委、乡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争取资金,投资162万元,在以白家山为中心的4个村机修宽幅梯田2700亩,就是这宽幅梯田催生了不可思议的串串奇迹诞生。

  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还在靠天吃饭,由于多年的水土流失,使这一地区山地农作物单产低而不稳,山地谷子亩产只有100多公斤,有的地方产量更低,遇到大旱之年几乎颗粒无收。而宽幅梯田全部按8米以上的标准修建的,能最大限度地蓄水保墒,基本做到了就地下渗,雨水不外流、泥沙不下山,既避免了梯田被雨水冲毁的危险,又保住了地表的水肥养分,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天然降雨。即使在大旱之年,宽幅梯田也可以保持较好的墒情。同时,宽幅梯田可以引进拖拉机等农垦机械进出耕作,这使黄土丘陵沟壑区实现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也让农民实现集约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成为现实。成功的实践经验证明,黄土丘陵沟壑区发展宽幅梯田是一条改善农业种植条件的科学之路,是一条能使农民走向富裕的有效途径。

  2010年,绥德县充分发挥生产区域优势,在全县范围内实施了农业产业化“三万三千”工程,即建立一万亩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一千亩高产马铃薯示范园建设;一万亩优质小杂粮生产基地和一千亩高产小杂粮示范园建设;一万亩西小瓜套种基地,一千亩红枣示范园建设。组织开展了马铃薯、小杂粮、油料、玉米等几类作物高产创建活动。

  一年来,该县坚持“以人为本”,以科技服务为重点、农业增收增效为目的,抽调100名技术骨干常年下乡蹲点,技术跟踪服务,指导农户科学规范种植,达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据该县农业部门统计,今年全县高产示范增收可达3000万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芝麻 玉米 马铃薯 梯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