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6日,温家宝总理在陕西考察时,从一个小苹果的销售和需求里读出了中国的经济学。
近日,记者走进大化瑶族自治县,尝试从渔业发展历程中触摸当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脉动。
“一尾鱼”考验农民更考验政府
“快看,这网鱼足有200公斤。”在韦德勇惊喜的叫声中,一网活蹦乱跳的罗非鱼被吃力地拉上渔船。
韦德勇是乙圩乡巴追村一名养鱼专业户,他在岩滩电站库区开展拦网养鱼,目前养殖规模达1500亩,年产值40多万元,成为村里致富带头人。
大化境内有三大电站库区,分别是大化、岩滩及百龙滩电站库区,水面面积达22万亩,是广西最大的淡水养殖基地。目前全县共有4871户2万多人参与养鱼,水产品年产量1.24万吨,渔业总产值1.29亿元。2009年6月,岩滩电站库区淡水鱼示范基地被农业部认定为渔业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近日,大化又被自治区科技厅认定为罗非鱼科技重点示范县。
“我们真没想到,库汊养鱼能成为本地支柱产业之一。”岩滩库区较早的规模养鱼户、北景乡那色村的韦桌群回忆养鱼历程时,感慨万分。
1992年,国家重点工程岩滩电站蓄水发电后,岩滩库区成了水乡。1994年,望着家门口广阔的水面,急于摆脱贫困的库区移民大面积发展网箱养鱼。由于盲目上项目,技术不到位,加上销路不畅等问题,全县1000多箱网箱鱼均遭受不同程度损失。一时间,养鱼户被悲观情绪所笼罩,不少人打起了退堂鼓。
小小一尾鱼,在当时既考验农民闯市场的能力,也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
“这是本县农业生产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一次阵痛,根源在于分散的农业生产与变幻莫测的消费市场之间的不适应。”现任县委书记蓝英思分析道。
转变发展方式转出竞争力
渔业的出路何在?大化重新论证。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的思路渐渐明晰。
2000年,北景乡在平方村试验饲养两箱杂交鲶鱼,每箱放养1000尾,利用灯光诱捕浮游生物和吊网捕鱼虾饲养。精心饲养几个月后,鲶鱼个体重量在0.5公斤以上,最大个体重1.5公斤,共获成鱼500多公斤,收入近2万元,纯利润1.2万元,比“人放天养”的传统方法多出三四千元。通过对比,养殖户看到了饲养名优品种和集约化养殖的经济效益。
试点成功后,各级政府大张旗鼓对养殖户进行饲养前培训,从网箱安装到鱼种鉴别培育,从鱼病防治到饲养管理……产业结构调整后,标准化养殖的特优水产品以大头鱼、单性罗非鱼、大口鲶鱼、三角鲤、青竹鲤等为主。
项目实施过程中,大化在上级质监部门指导下,编制了四个系列地方标准,完善了标准化体系和产品质量控制体系,规范了养殖管理。“在引种、防疫、饲料等环节上,我们都按生态标准严格执行”,北景乡江栋村养殖户覃江妹告诉记者,由于产品质量好,去年她的渔场产品供不应求,卖出30吨水产品,纯收入10多万元。
在销售环节,大化除引进外来老板建立多个渔业养殖基地外,还强化信息服务,促进市场流通,并到南宁、柳州等地以及云南、贵州等省建立销售网点,打开固定销路,确保产销链接。
随后,大化成立的水产品加工厂,将水产品装进礼品盒,推进超市,拉长渔业产业链条。2009年,该县还以岩滩的盘龙岛、三星岛和北景巴龙岛为依托,开发休闲垂钓度假游,在推动水产养殖业、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同时,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此后,大化渔业养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北景鱼”成了远近闻名的品牌。
延伸拉长的不只是产业链
从养殖方式的转变,到产品的流通和深加工,大化在“一尾鱼”身上付出了诸多心血和汗水。结果,“一尾鱼”延伸拉长的,不只是产业链,还有社会和谐与生态和谐。
大化属“老少边山穷”地区,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库区移民失去土地之初,一时不能适应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较为困难。大化历届党委、政府领导立足水资源,引导库区移民向水面进军的思路,打开了移民生产、生活出路。
早在1998年,北景乡党委、政府就发动群众以股份形式开发音圩两个库汊,一个80亩、一个360亩,第二年两个库汊利润翻了两三倍。手捧股金,群众乐呵呵地说:“我们移民成了股民。”2009年,大化发挥机关单位的技术、资金优势,让移民出力出水面,县直机关单位出资金出技术员,与库区移民合股开发水面资源。股份制的形式,激发了移民养鱼的积极性,有些库汊由于股金过多,只能按人口或户平均分配。一些不属库区的群众参股,要经过库汊领导小组讨论。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0-10-08/9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