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10月2日讯:重庆垫江“花经济”让牡丹增收从一万多爬到了五、六万的高峰,还让其他花儿也加入了办节庆、迎游客的行列中。“花旅游”已经成为垫江新招牌,百姓沾光,走上致富路。
乡野美人,从刨根到展花的蜕变
说到牡丹,大多数人会想到洛阳,想到富贵艳丽、端庄明媚地盛开在青花瓷、景泰蓝器皿里的花朵。
垫江的牡丹,却是在广阔天地间,以起伏山野为皿、蓝天白云为衬,烂漫撒播蔓延开来。如乡野美人般,多的是浑然之美,更有漫山遍野扑涌而来震撼之气。
这蔓延而至的繁花,却不是为了观赏而种。垫江的花儿除了乡野美人的模样,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它的根做的”丹皮”中,所含的有效成分丹皮酚的含量居全国前列,晒干的丹皮都能看到丹皮酚的白色结晶,正因为此,垫江历来是我国出口丹皮的种植基地,素有“丹皮之乡”的美称。
据介绍,因为牡丹种上3-5年才能挖一次,虽然种牡丹不需要什么管护,但要从牡丹变成丹皮,得先挖出来,去筋骨、去皮、去根须再晒干才能变成丹皮,平均下来,一亩地一年也只有500元左右的收益,一年下来,全县靠种牡丹产丹皮能有1200万的收入,但这一切,远比牡丹花带来旅游济效益差远了。
1999年,垫江办了第一届牡丹节,没意识到牡丹花吸引力的村民不情不愿地来到会场,开了一场类似于“牡丹花鉴赏讨论会”的牡丹节,谁想到场的媒体把满山遍野、绚丽盛开的牡丹介绍了出去,第二年,就给牡丹节带来了第一批游客。
有关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得最好的农户,家里有十来亩地全种上牡丹,一年至多能赚1万元。“这还不算万元增收。”负责人说,“牡丹节才是农民致富的大头。”牡丹开花时,来赏花的人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农家乐、农家菜、卖盆花、卖特产。
光2009年牡丹节就吸引游客一百多万人,旅游收入突破一个亿。
白衣农夫,依花经商万元增收
说起牡丹节,谈到牡丹花,垫江县太平镇牡丹村的“明星村民”黄清忠就一脸激动。黄清忠说,垫江的丹皮好,从来都销路不愁,再加上垫江的土质特别适合种牡丹,养起来不用怎么打理,垫江种丹皮的农民以前被称作白衣农夫,衣服都不粘泥,收入好,日子还过得讲究。
据介绍,就牡丹节期间农家乐这一项,黄清忠就能收入上5万,往往牡丹节还没开始,他家种的牡丹花就能全被订购光了,又能增收一笔。
无独有偶,不种牡丹的农民也沾了牡丹的光。垫江县沙坪镇的农民胡荣华就是一逢花节就开心的人,每年在花开前,胡荣华就腌好了几大缸咸菜,他家的咸菜每到牡丹节时,就成了游客们热购的旅游纪念品,卖咸菜都能卖上5、6万元。再加上潼南的各色花节是一个接一个,除了牡丹节,还有油菜花节、李子花节、柚子花节,一拨接一拨的游客把胡荣华家的咸菜都买走了,也让胡荣华粘着花儿的光富了起来。
牡丹开时,与它花争艳富一方
牡丹花、油菜花节、李子花、白柚花,垫江通过举办相应的节会,发展旅游经济,更依托于此着力打造"花经济"。
除了旅游业,对于牡丹等花卉带来的“花经济”还真实的体现在了花朵上。
据了解,2002年,洛阳华以牡丹集团公司在垫江投资了787万元,建起了200亩的牡丹繁殖园;同年,木林森开发有限公司在垫江成立,在牡丹园内的百灵山建设牡丹种植示范园,大力于全县推广新种植技术,严格丹皮处理、执照标准,使得牡丹种得更好。
华夏牡丹土特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更是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合作,制造了一系列丹皮产品,把垫江的牡丹之名叫得更为响亮。
入药、观赏、旅游、开发、加工,一条“花经济”的路走下来,农民富裕了,花也养得更好、更美了。
尝到了甜头,牡丹节就一季一季的办了下来,牡丹种植面积也从2000年的3000余亩发展到了2万多亩。沙坪、新民等镇的油菜花,黄沙乡1万亩柚林,五洞镇6000亩李树也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鲜花节,更垫江的“花经济”越做越宽广。
然花开总是有期,只做短短花季的旅游也未免可惜。据了解,垫江如今已开发出了盐浴、温泉等旅游资源,搭乘重庆建设“温泉之都”的发展契机,打造出了“中国盐浴之都”的品牌,从而把粗放型的旅游做成精品,让旅游成为垫江的一大产业支柱。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0-10-08/11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