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水乡致富的“领头雁”


       盛夏七月,走进邹维荣老支书近百亩的核心示范蔬菜基地,满眼苍翠欲滴,瓜果飘香,整个田间,好一派丰收在望之景。邹维荣,1964年出生,今年 46岁,高中文化,199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任过大河镇打锄村的村主任和村支书。他是打锄村的蔬菜种植大户,如今,到打锄村只要提到邹维荣,老百姓无不夸赞他是家乡致富的“领头雁”。

  高中毕业后,为了养家糊口, 邹维荣开过矿、打过工、造过林、养过猪、种过菌……坎坷、丰富的人生经历,不仅铸就他坚强的意志,而且成为了他人生中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谈到第一次搞种植,时间还得倒回到1991年,那年,邹维荣在矿山开矿遭受彻底失败。在矿山的几年时间里,他认识了榕江县的一位好朋友叫罗江强,这位朋友在和他一起开矿之前,曾在榕江种植过很多年的西瓜,懂得西瓜种植技术,在邹维荣的邀请下,他们两人合作在打锄村种了30亩的西瓜,最后每人分得了1万元钱。西瓜结束后继续种晚稻,每人又分得3000多斤谷子。这期间,邹维荣接触了网络,通过网络平台,广泛学习外地经验,并赴省内外的蔬菜种植基地学习取经,提升了种植水平。初步尝到了种植甜头的他又继续搞起西瓜种植,在他的积极示范带动下,1992年,全村有6户种植西瓜;1993年有76户种植西瓜;1994年,全村“开花”,有240多户种植西瓜。

  为了敞开视野,继续学习先进种植技术,更好地带动群众发展种植业,2004年10月,他带着老婆一起闯荡广西,进了金光集团公司,主要是搞造林,学习栽种技术,并走遍了广西的南宁、百色、北海等很多地方,他也变得了见多识广。期间,最让邹维荣记忆犹新的是,2005年的3月,他带领三都、榕江两县的民工到广西搞造林时,进入工地的条件十分艰苦,没有地方食宿,民工们就砍芭蕉叶来铺在地上睡觉,当时老婆跟他一起去,都哭了。之后,2006年,他又辗转来到了罗甸县,跟该县林业局继续搞植树造林。

  经过几年的在外打拼,掌握了娴熟种植技术的他,经过一番的思想斗争,毅然放弃了高薪聘请的诱惑,决定回家自己创业,开创自己的一片新天地。用邹维荣的话说,“在外打工,富也只富了我自己,作为一位老党员,应该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家乡的老百姓共同富裕”。2008年,他回到了家乡打锄村,开始试验搞起食用菌种植,菌包有1万多袋。同时,还搞起了养殖业,家里喂有10多头猪。

  特别自打锄村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以来,邹维荣更是不放弃抓住远程教育进基层党组织、进党员家庭户的契机,积极参加远教操作技能、 “绿色证书”等各种培训班。现任的村支书罗太能评价说:“邹维荣这个人思想观念比较新,敢闯敢想敢做,喜欢学习钻研各种新的种植技术,通过远程教育,他系统、全面掌握了扎实过硬的种养殖本领。目前全村乃至全镇来讲,他的种植技术最好,最扎实、最全面,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致富能手。”

  为了提高蔬菜种植的质量和档次,做大做强西瓜种植规模,进一步增强蔬菜的市场竞争力,实施“品牌战略”,邹维荣下了不少功夫。一是加强新品种引进开发。利用远教平台了解省内外的西瓜种植趋势,网络订购并引进了西瓜的多个品种进行试种成功后,积极发动群众一起种植。同时,他还亲自往县里跑项目,天道酬勤,积极得到了县人大和林业局的大力支持,解决了农户的化肥问题,农户不仅种植西瓜热情高涨,而且打响了“打锄西瓜”的牌子。此外,自己还引进种植了2亩多的脐橙,在他的带动下,全村目前脐橙种植已发展到了500余亩,而且该村的脐橙以果大、水多、汁甜而早已名声在外。同时,并积极通过远教网络的推广,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使全村群众通过种植都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西瓜 脐橙 造林 晚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