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当好“鸭司令” 奔向致富路


我叫杨洪林,是村里抓农业的社长,养鸭完全是一项“副业”,是农业结构调整把我从养鸭的门外汉,变为被人戏称为“鸭司令”的。

我所在的村是个地处偏僻的穷村,工业经济很落后,农民收入也主要靠种粮食。当周边村结构调整搞得比较红火时,我村的村民还在观望,我这个抓农业的村干部心里也比较着急。前年镇政府组织我们外出参观开眼界,其中到江阴青阳的肉鸭养殖项目给了我很大触动。肉鸭养殖周期短、风险小、见效快,我觉得可以试试,当我把这个想法同村民讲后,许多人表示认可,但考虑到以前没有养过鸭,也没有销售经验,疑虑还是很多。镇领导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马上同镇板鸭厂联系,对方答应包收包指导,这一下子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当年5月份,我成了全镇首批3户肉鸭养殖户之一,购进雏鸭200只,利用16平方米的闲置小屋,开始了我的养鸭增收之路。

当黄绒绒的小鸭运回家时,邻居们都来看热闹,好奇的、关心的、担心的什么都有。我也深深知道,能不能养好这批鸭,对我今后能不能带动农民积极参与到养鸭事业中来,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我和其它两户养殖户经常交流遇到的问题,摸索养殖经验。我和爱人象呵护小孩一样呵护着这批小鸭,夜里每两个小时就起床一次,观察小鸭,防止打堆。一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在我们的精心饲养下,小鸭迅速成长,当板鸭厂来收购时,平均每只 3.4斤一算帐,每只获利1.58元,200只鸭,30天时间为我们创收了300多元,平均每天10元多。邻居们羡慕了,纷纷要求加入到养鸭队伍中来,向我讨教经验,我毫无保留地把我养鸭中遇到的问题、摸索出的方法讲解给他们听,这就增强了他们发展养鸭的信心和决心。当引进第二批苗鸭时,养鸭户一下子发展到16户。

成功给我带来了喜悦,也增强了我的信心。我决定扩大规模,于是我承租了1亩地,搭建了100平方米的鸭棚,购进养鸭专用塑料网,进行自动给水网上养殖。这种先进的饲养方式既管理方便又清洁卫生,而且饲料利用率高,鸭子生长速度快。新建了鸭棚后,我的饲养规模得到了扩大,每批可饲养600 只,这样一批批下来,饲养的效益就较为可观了。在实践中我的饲养技术得到不断长进,积累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鸭子的生长速度也随着加快,由原来的饲养一月长到3.4斤左右,逐步增加到3.7—3.9斤,并且摸索出了分批进苗、分批售鸭的连续饲养模式,把有限的鸭棚面积充分地利用起来,饲养效益大为提高。我又把这些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前来取经的养鸭户。

我没有满足现状,在对市场调查分析后,2001年4月份决定进一步扩大规模,投资1.4万元,又搭建了540平方米的鸭棚,更新了一些设备,饲养规模达到了每批2000只,全年可饲养2万只。周边群众也纷纷仿效,到2001年底,我村的鸭棚面积总计达到2.1万平方米,饲养户达到28户,年饲养量超100万只,成了全市较有名气的养鸭村。

在我们养鸭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得到了镇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他们经常来到现场了解鸭的生长情况,了解我们的想法,市镇两级兽医站的技术人员对我们的要求有求必应,为我们及时防治各种疫病,成了我们养鸭户的坚强后盾,镇政府还请来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为我们讲授养鸭技术和疫病防治知识,今年年初还牵头成立了养鸭技术协会,让我们有了一个交流养鸭经验的场所,有了一个自己的家。

随着养鸭队伍的不断壮大、饲养规模的不断扩大,我敏锐地感到一个严峻的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我镇的板鸭厂的生产量已适应不了我们的饲养量。养鸭事业要发展,必须要面向市场,拓宽渠道,其他养鸭户也深有同感。我们在板鸭厂收购的同时,开始闯荡起市场,从本市到江阴、无锡、南京、上海等市场,都留下了我们辛勤的足迹。养鸭难,卖鸭更难,市场是跌宕起伏的,尤其是去年,价格的起伏更大,最低价每斤1.7元,最高价达到3.4元,使我们养鸭户获得的效益有时高,有时低,有时甚至出现亏本,但市场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内在规律。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已初步找到了一些规律,今年我们准备在保证饲养总量突破150万只的前提下,根据初步掌握的规律,在市场低谷时少饲养,在市场看好时多饲养,尽量避免盲目生产,以减少损失,增加效益,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到养鸭队伍中来,进一步发展我村的养鸭事业,以无愧于我这个“鸭司令”的称号。我坚信,有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有我们养鸭户的共同努力,我们养鸭增收的前景一定是美好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鸭 疫病 其它 农民收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