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致富经:卖爆了的七彩甘薯


北京市密云县百崖村村主任 隋福忠:“我们现在搞的就是甘薯上炕,也就是说红薯上炕。”
密云县百崖村村民 王士军:“年轻人有的不懂的,这个白薯是栽在地里的,为什么上炕呀,干什么呢。”
在火炕上种红薯,让村里的年轻人觉得新鲜,于是被褥打捆儿、柜子挪窝、男女居住开始合并同类项。
记者:“都以为是睡的炕是吗?”
密云县百崖村村民:“都以为是搁睡的那个炕上,我老二媳妇说过,你要是把那白薯都弄炕上,您俩人就上里边床上睡去吧,不要在炕上睡了,都还省得搭炕,我说咱那炕上育不了白薯秧子。”
沸沸扬扬、犬吠鸡鸣、一阵折腾之后,才知道此炕非彼炕。
记者:“您这是干什么呢?”
密云县百崖村村民:“这是育苗码薯、上炕育苗,育苗在3月底,4月初开始就育苗了。”
虽然叫火炕,其实是底下能够加热的育苗用的温床,这种红薯在白崖村出现也不过只有一、两年,因为它是七彩甘薯,所以村民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密云县原种场副场长 张志国:“咱们这个甘薯是七色薯,说七色薯是七种颜色,但是咱们细比起来是10种,10种到12种颜色,所以咱们统一归类,把这颜色少说一点,就叫七色薯。”
2004年,北京密云大城子镇从县原种场引进了七彩甘薯,由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在全镇推广,站长郭子江当时到白崖村,说这种苗子可以种畜7种颜色的红薯,可村里的农民压根就不相信,镇里干脆就拿白崖村作个试验,农民种植七彩甘薯,县原种场提供种苗、红薯镇里保护价回收,于是,王士军第一个开始报名领苗了。
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 郭子江:“这家是王世军家,也是我引七色甘薯的第一家,而且他第一年的种植面积是比较大,是两亩多。”
记者:“他弄多少秧子。”
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 郭子江:“将近小万棵秧吧。”
记者来到白崖村采访时,王士军家的红薯苗都已经上了炕,在对小苗精心地呵护中,王士军也成了育苗的行家。
密云县百崖村村民 王士军:“怎么维持这个温度呢?是用火,这儿烧火。哪儿?这边。烧火来用它调整它这个温度,今天冷点,要多烧点火,说今天气候热,少烧点儿。我以前也没干过,现在就是敢想敢干。”
第一年,王士军种了两亩地,等到收获的时候,他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这种红薯到底是什么颜色。
密云县百崖村村民 王士军:“第一次我刨出来,掰开白薯头我一看,是紫色的,我白薯一掰开,是这种色,我生吃以后,嘴唇也是紫的。”
记者:“您还种过什么颜色的红薯?”
密云县百崖村村民 王士军:“还有一种颜色就是这种颜色的了,这叫牛薯。这个好几种颜色。这是沾点粉色,还有黄色。”
红薯不但种出了7种颜色,而且秋后一算账,王世军的两亩地收入多收了1000元,这让没有赶上首班车的农民后悔不已,到了2005年,种植七彩甘薯不用再进行发动了,但另一个问题却让百崖村乱了套。
村民们发现甘薯果然有七彩颜色,种类又多,于是你栽他也栽,农民开始大规模的种植,纷纷向村里要种苗,镇上的种苗也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了,于是,镇上宣布 2005年取消保护价回收,本想以次缓解种苗带来的压力,但第一年种植的效益还是激起了人们种植的热情,拉到村里的秧苗遭到了哄抢。
北京市密云县百崖村村主任 隋福忠:“都怕抢不着,后来就是我们都是按照顺序,就是排队领苗,后边来的怕领不到苗,挤,跳窗户的这都有,后来我们没办法,不敢用喇叭广播这个,就是领秧,这不敢了,就是电话一户一户通知。”
2005年,虽然种苗紧缺,白崖村七彩甘薯的种植面积还是达到了2000亩,是2004年的三倍,就这发展势头,2006年的种苗那该怎么办呢?
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 郭子江:“因为2004年我们这里发展了800亩之后,第一年是定单的,而且一部分是走市场的,市场的前景特别好,2005年,老百姓一下就起来了,就开始跟我要苗,苗少了,当时我就意识到,必须发展夏薯,我发展夏薯之后,为2006年打下基础。”
为了解决问题,郭子江找到县原种场的张场长,看他能不能给想象办法,但张场长也拧起了眉头。
密云县原种场副场长 张志国:“靠我们原种场推广这些秧子,给老百姓是补不过来,是推广不到位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甘薯 育苗 种苗 红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