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在赣榆县的墩尚镇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经过三个月饲养的泥鳅都要陆续起塘了。
由于塘里的泥鳅较多,捕捞工作一般都要由十几个人的队伍,分几次才能捕捞干净。
记者:“一次这么多人。”
养殖户 朱其金:“每次都这么多人,网拉不动,里边鱼多。”
记者:“一网能拉多少?”
养殖户 朱其金:“2、3斤,天气冷,拉的不多,钻泥里去了。”
墩尚镇的泥鳅采用高密度养殖。在两亩的池塘中,不断增加种苗投放密度,产品出塘量高,品质不受影响,这种养殖方法是当地的独创。
墩尚镇党委副书记 王桓起:“高密度养殖在其它地方很少,是我们这个地方的独创,按照专家说法一个池只能放2千到4千斤,我们放了一倍多。”
记者:“能下多少苗?”
养殖户 朱传亮:“能下3吨到4吨。”
记者 高洁:“我旁边的池塘占地两亩,一般能出8千到一万斤的成品泥鳅,也就是四、五吨。如果在行情好的时候,像2006年的年底到2007年初 这段时间,泥鳅价格卖到20多元一斤的时候,旁边的这个大网一下去就能捞上来一辆高级小轿车。”
墩尚镇是著名的“泥鳅之乡”,泥鳅出口占全国出口量的98%,养殖泥鳅是当地老百姓的主要经济来源。
养殖户 李海强:“有公的,有母的。”
记者:“有公的,有母的,怎么看?”
养殖户 李海强:“你看,黄的就是公的,这种就是母的。”
记者:“母的大,长得胖。那种好吃?”
养殖户 李海强:“这种好吃。”
墩尚镇淡水资源丰富,水田里、稻沟里到处都有泥鳅生长。但以前这里的老百姓都不敢吃它。
养殖户:“说吃了泥鳅嘴尖,这是农村一个传说。”
养殖户 朱贵发:“谁也不愿嘴尖对不对!”
让人们打破观念的是这个叫乔宗礼的人。十几年前,乔宗礼听说本地人不敢吃的泥鳅,却是很多外地人餐桌上的美味,就开始做野生泥鳅贩运的生意 。
2002年乔宗礼无意中认识了韩国客商曹泂武,曹泂武来中国收购野生泥鳅苗,得知他想在山东投资泥鳅养殖场后,乔宗礼立刻邀请曹泂武去墩尚看一 看,因为他心里有一个想法。
墩尚镇泥鳅养殖协会会长 乔宗礼:“长期在一起,我们肯定能从他身上学到很多的东西,一个是韩国养殖的方式、方法, 第二就是销售价格、销售时间 等等。”
在乔宗礼的极力引荐下,2002年10月,曹泂武投资300多万元在墩尚建了泥鳅养殖场。有人要养殖泥鳅,消息传开,大家都觉得这是在开玩笑。
乔宗礼:“都认为是开玩笑,养泥鳅谁养,我看着地不养,泥鳅哪有养的,遍地都是泥鳅。”
当地老百姓哪里知道就是这种他们吃了怕尖嘴的东西,在韩国却是上等的食物,他们叫它“水中人参”。
曹泂武:“泥鳅的营养价值和鳗鱼不相上下,称它“水中人参”并不为过。”
韩国人口5000万,人均年消费半斤泥鳅。目前泥鳅无法人工繁殖,只能捕捞野生泥鳅苗进行驯化,近几年韩国野生泥鳅资源逐渐匮乏,养殖量也逐年萎 缩。曹泂武正是看中了墩尚镇丰富的野生泥鳅资源。
曹泂武:“这儿对泥鳅来说,天时、地利都非常适合,主要是离韩国近,所以我选择这儿。”
曹泂武以3.5元/斤的价格向当地农民收购野生泥鳅苗进行养殖.由于本地泥鳅品质好,曹泂武养的泥鳅在韩国卖价很高,第一年他就赚了七、八百万 元。这个消息又一次在镇里炸开了锅
乔宗礼:“老百姓一下子不得了,有钱的也养,没钱的也开发,贷款借账。
2003年乔宗礼自己养了160亩泥鳅,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很多老百姓也纷纷推搪养殖。2004年墩尚镇的泥鳅养殖面积达3千亩,年出口泥鳅7 千吨。目前,已经有9家企业可以直接出口韩国市场。
记者:“人工养的和野生的泥鳅有什么不一样?”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0-05-13/13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