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致富带头人杨凤海


一个村富不富,关键看村支书。白城市洮北区金祥乡新华村的可喜变化就印证了这个道理。

  2000年以前的新华村,村班子软弱涣散,村部建了几年还是一个房框子;高息抬款造成村里债台高筑;村里的路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每 年开春种地,村民在信用社贷不上款;没事时,村民们就聚堆儿喝酒赌钱……2000年以后,新华村就像“一个十八岁的大姑娘”,越变越好。

  为什么?因为村民们有了一个致富带头人杨凤海。2000年,杨凤海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就开始改善村级财务管理,减轻村级负担;取消村里抬 款,停止利息;组织村干部全力抓清欠;取消食堂,劝退村级供养人员。很快村里的财务状况有了根本性的好转。新华村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发生一笔村集体抬款现 象。

  村部代表着一个村的对外形象。为此,杨凤海和班子成员想方设法,发动村民出义工,同时发动各种关系降低材料成本,盖起了一个260平方米的村委 会。新的库房、招待所、水泥路面,把村委会打扮得漂漂亮亮。

  有了好形象,只是走好了第一步,第二步是什么?致富。杨凤海和班子成员集中精力,花大力气,投资30多万元,先后整修了15条约10000延长 米的标准村屯沙石路,3.7公里水泥路,种植扩路林20000多株,彻底结束了“晴天路颠簸,雨天难出屯”的历史。路网一通,农民们出售农作物的困难迎刃 而解,由此增加了收入。

  杨凤海经常想着抓住机会为村民谋利益。乡里修建柏油路时,他利用农民“挂锄”的空闲时间,组织村里剩余劳动力承包了1.7公里的路基工程,为部 分村民创收近3万元。2002年,在区、乡的大力支持下,杨凤海组织村干部外出考察确认后,以村委会名义与用人单位签订了用工合同,并指派村干部分期分批 带出200多村民到外地打工。如今,这些打工人员每年都可创收100多万元。仅劳务输出一项,全村人均增收就达800多元。

  为了让贫困村民尽快脱贫致富,杨凤海凭自己的人格与信用社建立了信任机制,至今已连续6年为村民协调贷款2400万元。村民们用贷款在乡内外承 包了200多公顷耕地,每年创收200多万元。杨凤海因为带头致富有功,今年荣获了白城市劳动模范称号。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劳务输出 连续 耕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