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云峰村种下“致富果”


他三次创业,致富不忘本,带领全村百姓共同创业,将穷村变成拥有6家小企业、固定资产达300多万元的相对富裕村、自主创业的明星村,他就是省优秀村干、潜山县黄铺镇创业带头人王成法。

  1978年,高中毕业的王成法进村办加工厂当了工人,月工资仅20多元。1981年,村民推举村里文化程度最高的王成法为村加工厂负责人,从此他带着七、八个人开始了创业。王成法狠抓质量管理,注重营销,短短几年将工厂办得红红火火,扩大了生产规模,向村集体上缴利润逐年上升。

  改革春风吹醒了大地,王成法不满足了。1988年,他抓住惠农政策和农村基础建设的契机二次创业,开展五金建材经营,开办榨油厂,几个兄妹也走上发家致富之路。到上世纪末,王成法已年收入近十万元,成为山村创业成功人士。

  村民要求致富的愿望强烈,云峰村急需创业带头人。1999年,王成法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支部书记。该村属贫困地区,山场13700亩,耕地仅有1950亩,34个村民小组3000余人,山多地少,要想摆脱困境,就要扬长避短,让村民自主创业是关键。王成法决定“靠山吃山”,发展农作物经济,让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和政策引导,云峰村先后发展了油茶、瓜篓种植及食用菌栽培、养蚕养猪等。目前该村从事农作物加工经营的达200多人。1999年王成法上任时,村级负债26万元,到了2002年,村结余3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较三年前增长了75%。

  2000年以来,各地劳务经济蓬勃发展,出现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务工人员在外劳务纠纷不断。王成法思考如何让村民既能增收,又能家门口转移就业。他把目标定在“筑巢引凤”和实现本地充分就业上,带领村民开始第三次创业。2002年,他带头兴办了云峰针织厂,当年解决30多名妇女就业;2003年7月,通过招商引资创办安徽中成服饰有限公司,吸纳富余劳动力近百人。王成法深知提高劳动者技能、掌握全村就业状况的重要性。在县、市劳动部门支持下,2006年,云峰村建立了村级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站,创办了针织服装培训职业学校,近三年累计培训云峰及周边乡村富余劳动力1200余人,为县工业园区输送了大批有技能的劳动者。今年8月,经市劳动部门认定,云峰村成为全市“充分就业乡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技能培训 耕地 营销 招商引资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