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生态畜牧业演绎巴林右旗新生


禁牧与生态效益纠结在巴林右旗可持续发展的十字路口,向左转还是向右转?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及畜牧业,草原生态环境已经引起了高层的注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刻不容缓。对于正在朝可持续发展迈进的巴林右旗畜牧业来说,国家的重视,更加坚定了他们走下去的决心和信心。

痛苦的抉择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是以畜牧业经济为主体的牧业旗。曾几何时,“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景象已渐渐远去,牧畜的严重超载使当地的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发展进入了“超载——草场退化——效益低下——再超载”的怪圈。

由于在利用草场资源时缺乏必要的建设和保护措施,到上个世纪末,全旗86%的草场退化、沙化,并以每年20万亩的速度递增。严峻的草原生态形势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切实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 首次被写入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用专家的话说,目前我国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石漠化的形势十分严峻,这不仅威胁到国家的生态安全,也严重制约了草原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将草原畜牧业发展作为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味深长。

面对严峻的发展现实,巴林右旗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传统落后和经营粗放的生产方式必须剔除。一场有关生态与发展的主题大讨论在巴林右旗各级干部中展开。

2001年,巴林右旗在赤峰市率先提出对生态实行禁牧保护性管理,到2004年,全旗的全年禁牧面积已由最初的88万亩扩大到726万亩,其余草场均实行季节性禁牧。

对于广大牧民来说,禁牧无异于切断了他们的财路。

“当时我们都想不通。一辈子就靠畜牧养家糊口,禁牧后,我们的日子该怎么过?”巴林右旗大板镇浩饶沁嘎查牧民高力布对几年前发生的事情记忆犹新。

尽管当时巴林右旗的生态环境每况愈下,可对于牧民来说,日子还勉强过得去。在牧民心中,牧畜养家才是硬道理,禁牧让他们难以理解。

巴林右旗农牧业局栗国忠局长告诉记者,当时下决心实行禁牧是十分痛苦的。做出大范围内禁牧的决定,让政府背负了异常沉重的压力,但是为了巴林右旗的明天,痛只是暂时的。

“巴林右旗模式”促转型

始于2004年的围封禁牧,使牧民的增收遇到困难。由于牧区生产门路相对少,牧民的生产技能较单一,实行季节性休牧后,牧民无法多养畜,同时还不能出去放养,牧民增收的现实问题极为迫切。

2004年6月底,巴林右旗拥有180.1325万只,牛12.648万头,据测算超载近120万个羊单位。

不断恶化的草原环境,本地牛长期存在生殖率低、市场占有率低、经济效益低和改良周期长的问题,也制约着巴林右旗畜牧业的结构优化。

在这种情形下,在当地政府多次调研后,实施优质肉牛整村推进的决策应时而生。

一次性淘汰劣质牛和小畜,一次性引进足够数量的优质基础母牛,一次性完成畜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

“2004年,我养了36头本地牛,年收入7000元;2006年,饲养了26头优质肉牛后,当年收入达到了2.8万元。肉牛养殖不仅节省了草料和劳力,还增加了收入。”高力布告诉记者。

在实施肉牛整村推进的四五年时间里,巴林右旗已将其推广到88个嘎查村,繁育和引进肉牛12万多头。

“小畜向大牲畜上调,大牲畜向优质牛上调”,走高效畜牧业之路逐渐被广大牧民接受。

这次肉牛整村推进的“巴林右旗模式”,被称为生态和谐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二次突围。这一次果断的行动,将巴林右旗带上了生态建设与畜牧业协调发展的双赢之路。

2008年10月底,赤峰市委书记杭桂林在巴林右旗考察时,对该模式给予很高评价,认为此举不仅可以加快农牧民致富步伐,还为舍饲禁牧后牧区农牧民增加收入同保护生态环境找到了一个结合点。

巴林右旗“增牛减羊”的做法为整个赤峰市在围封禁牧的条件下,进一步提高农牧业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闯出了一条生路。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支持建设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开展标准化创建活动,推进畜禽养殖加工一体化。不仅如此,国家还正在逐步完善适合牧区特点的农业补贴政策。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逐步完善适合牧区特点的农业补贴政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草原 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 畜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