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种菇大王“四件宝贝”发家致富


早就听说寿光市田柳镇巨家村李本亮是位种菇大王,前不久笔者采访他后发现,他除了种菇水平比别人高一筹外,在发明创造方面也颇有成就。

精巧“补水器”

据李本亮介绍,种植白灵菇多年来,每当第一茬菇采收过后,都会为如何给菌袋补充水分、养分犯愁。以前,他都是把每一个菌袋竖立起来,再用喷雾器嘴从菌袋的一头往里注水,不仅费工费力,而且难以掌握注水量,往往添加过多,导致出菇困难。

后来,他受南方食用菌生产的启发,自己琢磨出了一种十分精巧的“补水器”,补水器主要由补水针、胶管和分流装置三部分组成,其中补水针长约35厘米,且上面布满针孔,以均匀喷洒。使用时,先连接补水器,而后再将分流装置接到喷雾器嘴上。一般情况下,补水器备有5个补水针,假若菇农补水倒不开手,可以用小胶管把其中两个补水针的喷孔回旋堵住。然后,人背起喷雾器,一手加压上水(或养分溶液),另一手把补水针插入横放的菌袋中。待一菌袋补水完毕后,拔出补水针,再插入另一菌袋中。通过使用这种补水器,不仅不用竖立菌袋,省工省时,而且补水均匀,利于出菇生长。

自制油桶蒸锅

大家都知道,用于白灵菇栽培生产的需为熟料。可是,假若采用锅炉蒸汽将生料蒸熟,其投资成本太高。据了解,一般中号锅炉约 1.5万元/ 台。李本亮告诉笔者,去年他在自家菇棚旁,利用三个汽油桶(其中两个油桶用于加热,另一个油桶在上面给其下面的两个油桶补水),搭设了一个简易蒸锅,并用土砖平铺了一个锅台,用于蒸料。虽然每次蒸料所需时间长些(约50个小时,而锅炉蒸料每次加工1万斤料约需30个小时),但是能节约一大笔生产费用。

建设新型菇棚

进行白灵菇生产,其关键要把握“中温发菌,低温出菇” 的技术要点。 而这就需要适宜的生产设施。经几番考察,李本亮自己设计了一种新型菇棚,即在大拱棚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改进,南北两头建成土墙,提高保温性。为满足白灵菇对光照的要求,棚膜以薄膜+稻草+薄膜+无纺布等材料加以覆盖,再通过菇棚两边拉放无纺布,创造出适宜棚内出菇的散射光条件。另外,为了提高菇棚防火、 防风、 防雨雪的性能,李本亮又用水泥混加建筑水胶进行了防护。试验表明,此菇棚生产利用率高,投资比大棚模式菇棚低一半,而且其产量、品质得到明显提高。

木制接种箱

白灵菇接种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防感染杂菌,影响发菌及出菇。可是,农村不像食用菌科研单位具备优良的超净工作台,那该怎么办呢?李本亮自制了一个接种箱。据他介绍,接种箱制作其实很容易,关键是要密闭,创造无菌环境。后来,他通过加强密封玻璃、采用烟雾剂灭菌等方式,完全可以达到接种要求。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白灵菇 食用菌 生产设施 灭菌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