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阳苗族自治县栗坪乡三家村一直沿袭着“养猪为过年,养鸡只为油盐钱”的传统观念,不成规模。不过,近几年在村长滕利军的带动下,该村的养鸡产业有了新气象。
滕利军,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走南闯北,收获不大。2000年春,一场鸡瘟袭来,全村的鸡全部死光。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这都是缺乏养殖技术的结果呀!联想到自己打工致富未果,而眼皮底下的养鸡业却大有可为,于是做出一个大胆决定,在家乡养鸡致富。
说干就干,他用打工挣来的钱,购买了800只乌骨鸡苗,开始了他的养鸡事业。通过学习新技术,向专家请教,他改变了传统的养鸡方式。首先改 “篾笼”为“大棚”,根据鸡苗不同的生长阶段,利用煤炉、保温伞等设施控制大棚内温度和湿度,使鸡苗成长期由近3个月缩短为2个月,成活率由92%提高到98%。其次改 “集中圈养”为“森林散养”,让鸡照射紫外线,饮用晨露,增加运动量等,使产出的乌骨鸡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最后改“称斤斤”为“批笼笼”,把乌骨鸡销售商拉进来,成批量的调运,打响生态乌骨鸡这一品牌。
滕利军成功了,但他不忘乡亲,为了让其他村民尽快富起来,他充分利用与鸡苗、销售商建立的合作关系,积极为村民提供服务。他要求销售商的业务员对该村进行跟踪上门服务,让农民随时掌握最新的市场行情。滕利军还主动承担了该村养殖户的种苗选优、饲料购买、成品鸡销售等业务,方便了鸡农。另外,他组建了乌骨鸡养殖专业技术服务协会,定期为鸡农的鸡苗点服疫苗,并开设了一个技术解难热线电话,承包村里的养鸡技术咨询和服务。一次,江国刚家鸡棚内温度控制不当,造成鸡苗受冻,变得萎靡不振,奄奄一息。当时已是晚上 11点多钟,滕利军闻讯,跑到现场为鸡苗升温,点服疫苗,一直忙到凌晨2点多钟,才替鸡苗还了“阳”,帮江国刚安了心。
在滕利军带动下,三家村年出笼乌骨鸡达30万羽,产值500多万元。生态养殖乌骨鸡已成为该村村民增收的一条主要途径。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09-09-15/22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