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卫良成功的秘诀是:从不让别人吃亏,尤其是自己的合作伙伴,包括他手下的苗木工人。此外,他还有一个经营原则:只要有薄利,他就做
现年38岁的马卫良是浙江长兴县小浦镇方岩村人。他很有经济头脑,又喜欢读书。2004年,马卫良经过市场调查后,发现近年来苗木市场潜力较大,于是他决定投资100多万元,走苗木经营之路。
只要有薄利就做
万事开头难。决定了建立苗木场之后,马卫良首先做的是跑市场,因为如果没有市场,苗木种植的再好也没有用处。于是,马卫良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诚实守信的为人,先后取得了上海、杭州两地的绿化公司和长兴园林工程公司的信任,开始向这两家公司提供苗木。有了与前面公司合作的经验,马卫良很快又与江苏、安徽、山东等地的数十位苗木种植大户和苗木经纪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保证了苗木经营的顺利开展。
实际上,对于种植苗木马卫良开始是一窍不通,为了掌握苗木方面的技术,他四处拜师、订阅了多种书籍,认真钻研,从苗木的种植到养护,从绿化的布局设计到花草树木的搭配,他一丝不苟地从头学起。他用自己认真负责的态度,赢得了广大客户,使苗木经营之路越走越宽,2006年,销售额达到400多万元。
然而,富裕之后的马卫良并没有忘记带领村里人共同致富。在他的带领下,小浦镇方岩村涌现了近十位苗木经营者。马卫良成功的秘诀是:从不让别人吃亏,尤其是自己的合作伙伴,包括他手下的苗木工人。此外,他还有一个经营原则:只要有薄利,他就做。决不通过压低苗木种植户的价格为自己谋利。对待手下的苗木经营者,也是先照顾到他们的利益,再考虑自己的利益。由于他为人诚恳,注重诚信,使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让荒山变绿洲
创业伊始的成功,更坚定了马卫良带领村民致富的信心。2005年,他办了两件在当地很有影响的大事:一是承包了一座荒山,投资200万元创办了属于自己实体“枫叶苗木场”。苗木场的创办,标志着他走上了集生产与经营为一体的综合发展之路。在创办苗木场期间,他吃住在山上,亲自带领20多位劳工开垦荒地,移植大苗,用心血和汗水换来了满山的葱绿。现在他的苗木场拥有香樟、桂花、广玉兰、雪松等几十种树木几万株。第二件事他组织无业村民成立了绿化施工队。在杭州两家绿化工程公司的帮助下,他利用本地劳动力优势和村民拥有苗木种养经验的有利条件,成立了绿化施工队伍,参与了长兴县许多地方的绿化施工。不仅如此,杭州、上海等城市的一些绿化项目也留下了他们的足迹。马卫良每次看到经过自己装扮和绿化的城市,心里总是充满着喜悦。
绿化队的成立,使马卫良的经营路子更广了,苗木场的利润也在不断增加。然而,他致富不忘村民,为了增加绿化队员的收入,他常常把自己承接到的一些生意交给他们去做,还帮他们垫付资金。由于手下人的疏忽,经营中出现退货现象时有发生,马卫良主动买下退回来的苗木,拿到自己苗圃去种,尽量减少村民们的损失。由于他想别人之想,急别人所急,因而他在合作伙伴中享有很好的声誉。
让村里的女人有活干
2007年,长兴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发出了大力发展家庭工业的号召。小浦镇党委书记亲自上门动员马卫良创办家庭工厂。有了办苗木场的第一桶金之后,不甘寂寞的马卫良又一次心动了。他觉得从事苗木经营只能解决少数男劳力的就业问题,创办家庭工厂能解决一大批无业妇女的出路问题。于是,他又和妻子一起走上了一条新的创业之路,开始筹划办一家电子元件厂。为了办一家有前途、有效益、无污染、技术难度又适应农村妇女的工厂,他先后到江苏、杭州、宁波、上海等地考察调查。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为了解决技术难题,他多次带领员工去外地参观学习,接受培训。在开始一个多月的试产期里,他每天和员工工作到深夜。在经历了数十个日日夜夜后,终于攻克了技术难关,做出了第一批合格的产品。产品合格仅是办厂成功的第一步。要想使厂生存发展,必须要解决好产品销路问题。接着,他又去外地联系产品销路。由于厂里购买的机器在同行业中属于先进之列,因此产品相对占有较大的优势。去年年底,他的电感器终于找到了要货单位。现在他的“兴马电子元件厂”生产已逐步走上正常发展轨道。厂里招收了30多位女员工,还有50多位妇女参与外发产品“手绕电感器”的加工。厂里女职工平均月工资千元以上,参与家庭加工的妇女每天也能挣到30多元。工厂年产值预计有400多万元,工人工资预计将突破100万元。马卫良原先只打算办一家小规模的家庭作坊型小厂,现在看来,不久的将来,马卫良的电子元件厂将变成一家像模像样的企业了。为了让自己的企业越办越好,让自己的知识面更宽一些,马卫良一边办厂一边学习,他用了3年的时间在浙江省委党校经济管理系系统学习了企业管理课程。信心十足的马卫良随时准备着再次腾飞。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09-08-26/16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