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鹅毛鸭毛 换来百万富翁


      新塘街道的羽毛

  收鹅毛鸭毛,是新塘人的传统行业,已有近200年历史。改革开放后,新塘人把苦哈哈的收羽毛转变为羽绒行业,并由此带动一方经济。现在,羽绒工业已成了新塘的支柱产业,成为“一乡一品”的特色产业。

  收羽毛,是样苦生活

  早在明末清初,新塘人就开始从事收购羽毛这一行业。当时的涝湖、井头王、一都孙等村的农民,利用农闲时间,走街串巷,挨家挨户收购羽毛,但当时只局限于在当地及县城、杭州等地。

  “一只鸡毛几分钱,也有用富阳毛纸或火柴去换的。”行头村的郑和兴老人说起往事感慨万分,说这是“讨饭行业”。别人家请菩萨,放炮仗,吃年夜饭,收毛人却还在异乡“捡破烂”,当年他有13个春节都不在家里过。因为春节前后杀鸡、鸭、鹅的多,羽毛就多,价格便宜,收毛人不肯放过这种机会。

  毛收回后,有的卖给毛行老板,有的自己翻晒挑拣后做成鸡毛掸帚。顾纪根老人说自己走南闯北到过不少地方,就为了将鸡毛掸帚卖个好价格。

  说到收毛,2位老人都有一肚子的苦水:吃一顿饿一顿是常事;羽毛有臭气,火车汽车不能上,只好靠双脚走遍山山水水;冬天在雪地上走,脚钻心地痛……所以,收毛人往往有胃病、肺病、脚病。

  专业收毛人年收入上百万

  上世纪70年代后期,羽毛掸帚的生意走下坡路,收鸡毛的改成了收鹅毛、鸭毛。

  上世纪80年代初,新塘从事羽毛收购的队伍不断扩大。也不再挑箩扛袋,而是用5吨或10吨的大车整车进货,全国各地的羽毛被新塘人源源不断地运回故乡。与此同时,新塘不少家庭购置了分毛机,从事羽毛加工业务,羽绒企业出现雏形。

  到今天,靠收鹅毛、鸭毛、甲鱼壳维生的普通农妇,一年收入至少两三万元,而专业收毛者年收入达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可以说,新塘人是靠羽毛致富发家的。当年跋山涉水、零打碎敲的老一代收毛人想也想不到,他们的子孙靠收毛成了“毛老板”,成了百万富翁。

  收毛收出了支柱产业

  新塘的羽绒企业,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步兴旺起来的。

  1980年春,当时的萧山县有关部门看到羽绒制品在市场上走俏,建议在本县办一家羽绒厂。信息灵通的新塘人沈文根得知此事,马上跑到县里去抢任务。当时,有些人对此有怀疑:新塘是全县有名的穷乡,能办得起来吗?沈文根却认为:新塘有许多人几十年挑货郎担做“鸡毛掸帚”的生意,一定能吃“羽毛饭 ”。

  也许是县领导看中了沈文根的“穷胆”,羽绒厂的点就定在了新塘。沈文根马上登台“点将”,他选将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要对“羽毛飞上天”抱有信心,二是要有“活”头脑。

  到1990年7月,萧山羽绒厂引进澳大利亚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资金60万美元,创办新塘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浙江北天鹅羽绒制品有限公司。之后,新塘的羽绒企业似雨后春笋般涌现。

  现在,新塘有170余家羽绒企业,占萧山全区羽绒企业的90%以上。羽绒及羽绒制品业占新塘工业总量的52%,成了新塘的支柱产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羽毛 羽绒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09-06-29/16084.html

  • 江苏淮安摇着羽毛扇把钱赚
  •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