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黑木耳做出大文章———记威坪镇岭脚村种植户王建功


         4 0岁的王建功,是威坪镇岭脚村人,1991年他独自一人来到杭州,通过10年的拼搏,积蓄了一定的资产。2005年他与有关食用菌主管部门联系,并得到杭州市农科院的大力支持,在家乡开始尝试“利用桑枝条栽培黑木耳”项目。

  项目的启动是艰难的,市场的竞争是残酷的,作为利用废弃物——桑枝条粉碎加工栽培黑木耳,在淳安当地是前所未有的,当地党委、政府知道后,特地委派镇农办予以全力支持,在县科技局、农业局、茧丝绸总公司的指导和帮助下,2006年王建功终于成功地栽培出优质黑木耳50000袋,得到了省市基金会的支持和肯定。

  栽培的成功,使王建功信心倍增,5万袋的黑木耳产品在市场供不应求。2007年,王建功朝着冲刺15万袋食用菌生产规模的方向而努力,并全部获成功。

  为了使该产业形成规模,2007年王建功前后投入设备总额40万元,在原光辉村建立食用菌研究所,生产菌种1.8万袋;在岭脚村建起占地15 亩的食用菌基地,新发展15万袋。并成立“淳安县千岛湖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在威坪、杭等地建立销售网络,同时在本镇的凤凰、五星、东塔、坑下、洪圻、等村发动农户开展这个项目,在威坪乃至全县起到很大辐射带动作用。

  基地建起来了,种菌种植成功了,但产品销售依然是菌农的一个主要问题。为了切实解决菌农的后顾之忧,王建功前后奔赴大中城市的市场,在获得“ 三都园”品牌商标的同时,已经在丽水市、杭州农贸市场、萧山等地获得产品销售订单。返镇后,他又及时与每个菌农签订产品回收协议,给当地菌农吃下了“定心丸”。据不完全统计,威坪镇黑木耳项目在王建功的带动下,2007年生产菌袋55万袋,产量约7.5万公斤,产值超4百万。

  凡是到过王建功基地上的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同样的感觉,他在服务上热情接待,在技术上毫不保留,在他的示范带动下,相信桑枝条加工黑木耳项目必将在威坪镇乃至全县形成一个新型农业产业,也给全县的桑农在增加附加值上做出榜样。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黑木耳 食用菌 桑枝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