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上东方:二十余年养蚕路


        说起种桑养蚕,上东方村党支部书记金尚周不假思索地一口气向我们报出了一串数字:上东方村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种桑养蚕,全村共有桑园460亩,160多户村民从事养蚕,去年全村仅此一项收入达170万元,户均收入10000多元。

  上东方村是我县最早一批进行种植结构调整的村之一,当全县大部分地方的农民固执地坚守着几分稻田麦地时,上东方村的许多人却开始在溪滩种上了桑叶并养上了蚕,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益。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省政府实施“北桑南移工程”和我县“三种二养”运动中,上东方村自然成了全县农民学习的榜样,各乡镇村纷纷组织农民和乡村干部到上东方村参观学习取经,从而在全县掀起了一场“农民想致富,种桑养蚕好门路”的农业结构调整运动,短短时间全县就形成了万亩蚕桑基地的规模,成了浙西南地区最大的蚕桑大县。

  在多年的种桑养蚕中,上东方村的蚕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种的桑养的蚕都优于其他地方,在当时“东方茧”自然成了“优质茧”的代名词,在全县各茧站,上东方村的茧价就明显高。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茧价一路回落,全县各地茧农纷纷毁桑种粮,可上东方村无一人有过动摇。“当时我们也担心,怕毁桑风波会波及我们村,可是后来我们村不但没毁一棵桑,反而有更多的人种上了桑。”说起这点,金支书颇感自豪,“这说明经过多年的种桑养蚕,上东方人也经历过多次价格波动的洗礼,心理承受能力相对高了些。市场经济就是这样,有升总有降,有降总会升,不可能不变价。”事实也证明了这点,没过多久,茧价又一路飚升。

  张苓财是村里最早一批养蚕户,也是村里的养蚕大户,仅今年春茧一期收入就达16000多元。“其他的我们不懂,我只认为只有认准了一条路走下去,总会有收获,人家杭嘉湖地区的蚕农这么多年了都有钱赚,我们也不怕蚕茧没人要。”张苓财也道出了上东方村所有蚕农的心里话。“二十多年了,上东方人已认准这条路,现在有了县茧丝绸公司作后盾,茧农风险几乎为零,茧农人心也更稳定了。”村蚕桑辅导员蒋月钦对此更有信心。

  二十多年种桑养蚕,造就了一个富裕的活力上东方,我们期待上东方村的种桑养蚕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蚕桑 桑叶 蚕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