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区委、区政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企业加农户加基地的方式发展特色农业—— 芦笋,来增加农民收入。由于它是一个全新的品种,农民都没有种植经验,大部人都持有怀疑和观望态度,可思想活跃边杖子乡黄金店村的女能人王大姐却乐于种植这种新鲜物种,她首先在自己的土地中挑了最好的4亩地种上了。在他的影响下和村领导的协调下,很快该村就落实了100多亩芦笋。
2007年芦笋有产量时,她的4亩地芦笋收入1万元。2008年由于村里的部分芦笋种植户嫌种植芦笋太麻烦,也没有从种植芦笋中得到太多的甜头,所以大部分芦笋种植户都把自己种的芦笋翻掉了,继续种植玉米、高梁等作物。可王大姐却独认准了芦笋能为他带来可观的收入的,所以就没有把自己田里的芦笋翻掉,继续精心管理着自己的这4亩地的芦笋。到芦笋收获季节,由于该村只有他4亩地的芦笋了,所以厂家没能来收购,可她却想:“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呆死,你不回收,我就自己出去卖,我就不相信这么好的东西没人要”。于是她每天天不亮就把芦笋打包捆好,运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城里蔬菜批发市场进行批发,她没想到,几十斤的芦笋不到一个小时就批发掉了,一百多块钱就挣到手了。就是这么不辞辛苦的付出,王大姐4亩地的芦笋08年又能收入1万多元。
“不经历风雨,就不能见彩虹,不能搭辛苦,怎能发家致富。以前是计划经济,我们想发家致富,国家不给机会,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这么好,再穷只能怪自己懒。”这是王大姐经常对村民们说的一句话,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呀,其中也蕴藏着大道理,看到王大姐灿烂幸福的微笑,记者想到:强国富民政策好,勤劳致富是根本。人人都学王大姐,家家准能奔小康。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09-04-16/2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