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甘肃“漫灌”改“沟灌”、增收产值超过2亿


        甘肃采取科学方法种田 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 

  冬日的黄土高原枯黄千里,甘肃靖远县数万亩日光温室内却是瓜红菜绿,每亩可创收六七千元;定西市成千上万个地窖内贮藏着数十万吨“待价而沽 ”、均衡上市的土豆;极度缺水的民勤县,一块块白膜平行覆盖土地以“蓄水保墒”,一根根管道如根须般将水分配给每行作物……如今的甘肃,种田这项传统的“ 体力活”,正在向科学种田快步转变。2005年,全省粮食总产837万吨,仅次于历史最高的1998年。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1980元,比2004年增长 7.3%。 

  甘肃“十年九旱”、生态环境脆弱。2005年全省取消农牧业税,减轻农民负担6.1亿元,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甘肃省财政拿出500 万元专项资金,继续实施“科技增粮行动计划”,并借助“科技入户工程”,使优质高产粮食新品种、新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白银市开通了“神农通”电话, 供农民查询技术信息,帮助他们解疑释惑。2005年,甘肃全省优质专用小麦和优质专用玉米种植面积分别达到624万亩和345万亩,比 2004年增加 20.5万亩和8.1万亩。 

  水资源不足是甘肃发展农业面临的最大难题。目前甘肃很多地方已改“漫灌”为“沟灌”、“滴灌”,改“浇地”为“浇作物”。全省有1500万亩 农作物采用了“地膜覆盖保墒”技术,水分沿膜上的小孔渗入地下后“易进难出”。地膜覆盖作物由玉米扩展到小麦、土豆、蚕豆、高粱等,全省因此年增产粮食 10亿公斤以上。 

  一些耗水作物逐渐“归隐”,耐旱作物逐渐“强势扩张”。张掖市高台县将耗水的小麦玉米由20多万亩减至3万多亩,将蔬菜、番茄、棉花等节水高 效作物面积扩大至30万亩,年节水5600多万立方米,农民人均年增收5822元。在唐代被列为贡品的“大红袍”花椒,已取代其他耗水作物,成为陇南市武 都区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产量达510多万公斤,产值超过2亿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粮食 玉米 地膜覆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