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大学教师当猪倌


  2007年6月份,在高亚飞的猪场里发生了一件至今还让他津津乐道的事。

  高亚飞:“21日的时候就住进来,天天住这边,吃住在这边,结果到22日,它还没反应,到23日还是没反应。”

  高亚飞在焦急地等待着猪场里第一头母猪产崽。

  高亚飞:“第一次产仔啊,特别兴奋,同时也紧张,觉得没什么经验,那时候全是靠自己在养。”

  给猪接生,对于一般养猪的人来说,是再常见不过的事儿了。可是高亚飞却感觉有点手足无措。因为在两年前,他还是大学的老师。在准备给猪接生的时候,高亚飞特意看了相关的书,但这和亲手操作还是很不一样。

  高亚飞:“整整等了两天两夜,6月24日,夜里两点,开始产猪仔。剪齿呀,打圈啊,以前都是理论上的东西比较多一点,第一次用,感觉操作很紧张,剪齿的时候怕剪到小猪的舌头,剪尾的时候,又怕剪得太多,流血太多。”

  在顺利接生之后,高亚飞很满意自己的表现。

  高亚飞:“理论功底比较扎实,还没有出现什么错误。”

  有了这次实践经验,以后再给猪接生就顺利得多。小猪出生给了高亚飞很大的惊喜和信心,同时也是他收获的开始。在之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高亚飞猪场的存栏量已经发展到近千头。

  高亚飞是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人。2002年从安徽工业大学本科毕业之后留校做了团委老师。那时候高亚飞工作得比较顺手,领导和同事也都很认可。在别人看来,二十出头的年青人能当上大学老师,羡慕都来不及,可高亚飞却一直感觉是缺了点儿什么。

  高亚飞:“我10年,20年,30年之后我还能怎么样呢?因为我这个人本来就是一种思想比较活跃,不安分。”

  2004年,高亚飞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读硕士研究生。读工商管理硕士的很多都是做生意的人,高亚飞在学习期间受到了他们的影响,也燃起了创业的冲动。

  高亚飞:“我们这一块,非常适合搞规模养殖,但是这里的规模养殖还非常少,科技含量就更少了。”

  高亚飞看到了其中的商机,2006年初毕业之后,他决定要回家建猪场养猪。当时高亚飞的父亲自己在家养了六头猪,正赔着本呢。

  高继兴:“现在猪一两元一斤,喂猪的折了一大溜,还养猪呢,不养猪不穷,你养猪就穷得不行。”

  那个时候牲猪只有两块多钱一斤,村里养猪的大多都亏本。但是高亚飞的决定可不是盲目的心血来潮。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高亚飞:“因为养猪,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有一个周期,就跟炒股一样,有一个高肯定有一个低,那个时候行情最低的时候,应该是进入的最佳时机。”

  要实现规模养殖,第一次引进种猪的数量至少要在一百头左右,猪舍也不能少于10栋。

  高亚飞:“把这个框架规划好,起码猪舍在什么位置,肯定要给规划好,要不然到你企业发展过后,你还要把它全部推掉,那成本太高了。”

  根据这种规模所需要的资金,他从做生意的姐姐和同学那里借到将近一百万元。有了这些资金做后盾,高亚飞本来就十足的信心像是插上了翅膀,早早地就给还没有一砖一瓦的养猪场制订了三年计划、五年计划,甚至把眼光投向了十年之后。然而,现实是残酷的,高亚飞的计划还没来得及起飞,就已经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

  10栋猪舍,三个月完工。高亚飞请来了村里的施工队,要跟人家签合同。可是人家根本就不跟他签。

  高亚飞:“农村没这个概念的,我干嘛要跟你签。”

  都是乡里乡亲的,施工队根本就没有签合同的习惯。但是一直在学校里生活的高亚飞认为只有签了合同,双方的权利和责任才能说得清楚。请城里正规的施工队成本太高,要请只能是请村里的。劝了半天,施工队队长李士刚总算是答应下来。

  李士刚:“开始不想干,最后是签了下来。”

  签了合同,图纸也给了李士刚,本以为没问题了,可是麻烦的事儿还在后面。

  高亚飞:“他说三个月保证给你干完,每次肯定不少于20个人,结果就前两天来的人多,有二十几个,往后越来越少,我就特别恼火,后来一天只来五六个。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猪 饲料 玉米 母猪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