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看着也不大?”
程万红:“泡开看看就知道了那就看一下。那就用热水泡 ,用热水泡比较快一点。”
记者:“一会就能全部胀开吗?”
程万红:“对。”
也就十几分钟的功夫,泡在碗里的木耳渐渐地胀开了。从水质上我们可以看出,经过除杂后的木耳非常干净。
程万红:“吃的时候就必须泡半小时以上,因为泡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发泡率还好,口感也很好。”
现在,程万红生产的压缩木耳打进了很多城市的超市,成了目前一个主要的利润来源,而另一个利润来源却一直被他遮掩着。
记者:“怎么样这个?”
程万红:“还行,这货干净度有,干净度可以。”
记者:“刚才说都收购到900公里以外了?”
程万红:“900公里以外拉回来的,拉这么点货回来,现在家跟前没有货了。”
公司员工 卢文福:“已经到俄罗斯边界了。”
记者:“都已经到俄罗斯边界了?”
公司员工 卢文福:“对,伊春过去到嘉荫。”
记者:“现在这个货这么紧缺吗?”
公司员工 卢文福:“太紧缺了。”
跑到900公里外收购木耳,木耳真的紧缺吗?在一名专门给程万红供货的经纪人那里,我们了解到了事情的另一个说法。
经纪人 李君刚:“现在还不紧张,货有的是,但是现在老百姓的货少了,木耳贩手里货特别多。”
木耳经纪人为什么大量囤积木耳呢?其中的原因也正是程万红一直遮掩着的利润来源。2005年种木耳的人多,木耳产量大,直接导致木耳价格走低。常言道,谷贱伤农。2006年很多农户根本不想再种植木耳。
程万红:“2005年的时候老百姓盲目去种,种得太多,后期我调查有三分之二的老百姓不去种了,剩下三分之一的老百姓还减半,2006年的产量就是这些,所以说今年的货肯定是不够卖,这么的 今年的存货就多一些,把所有资金全存货了,又从信用社贷了一部分资金,也都存货了。”
把资金全部用在压货上,看似孤投一掷,其实有惊无险,考验的就是程万红对市场的判断。而在买进卖出中,程万红把木耳的利润赚到了极致。
记者:“现在价格起来了吗?”
程万红:“价格起来了,一斤从18元多涨到25元多,好的有30多元。”
如今,程万红依靠对木耳产业的判断和经营在行业里闯出了名气,可他也很低调,一直躲避着年销售额和利润之类的问题。可通过给他供货的经纪人口中,我们也许能体会出程万红在木耳这个普通行业里所创造的财富。
经纪人 李君刚:“像大哥手里这些货,全都是十七八 20元收的,他这10几万斤,他赚五六十万元 七八十万元没问题,像他一年挣300万 200万元,稀松平常,我们挣小钱,真事。”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07-12-13/5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