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设施农业种植 富了村里人


        近日,记者在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农业局园艺技术推广站园艺师马玉花的陪同下,来到谢家滩乡西门村的油桃温室大棚。西门村的油桃种植是化隆县推广的特色种植业,是这个村农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新辟的一条增收路子。 

  谢家滩乡西门村有133户508口人,人均耕地1.6亩,曾经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可是现在,贫穷落后的面貌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设施农业种植富了当地人。在村民马相麒的油桃温室大棚里,或红或绿的油桃缀满枝头,煞是好看。55岁的马相麒曾是化隆县党校的校长,以前,他家种的是洋芋、青稞、油菜等传统农作物,只能解决温饱问题。直到2003年年底,村子被定为海东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范村之后,这个知识分子成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大胆种起了油桃树。马相麒将家里3口人的2亩承包地全部种成油桃,当年收入不菲。去年,全家人又租了两个温室大棚种辣子,净收入一万多元。马相麒说,今年的油桃已经上市,收入预计要高于去年。 

  马玉花园艺师说,油桃树是从辽宁省移来的,之所以落户在谢家滩乡西门村,是适应了这里昼夜温差大、海拔高、日照长,土壤系黑钙土、碱性大的特点。目前,西门村建有温室大棚336个,种有油桃树100棵,村民们在马相麒的带动下,也大着胆子种起油桃,还发展起韭菜、生菜、白菜等特色种植业。 

  马相麒说,以前,村民们没有挣钱的门路,经济困难,闲暇时就靠喝酒、赌博打发时间。自从村子被定为海东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范村后,大家有了事干,或在温室大棚忙着侍弄蔬菜,或参加“阳光工程”培训班,学习各种技能。村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铺上了硬化道路,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改变,妇女们靠卖菜、卖油桃有了经济自主权,摆脱了过去买双袜子都要朝男人要钱的生活。但是现在,村里最缺的是经纪人和农业协会,村民们的观念还比较落后,思想比较陈旧,加之文化素质太低,制约着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据了解,2006年,化隆县的设施农业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区域布局、连片建设、规模经营”的要求,共投资181万元,在群科、甘都、牙什尕等6个乡镇共完成日光温室600栋,210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油桃 温室 大棚 园艺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