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农民“建好设施,种好瓜菜、卖好价钱”,区围绕设施农业工程建设、优良品种选育、土壤及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采取电视讲座、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电话热线服务等多种渠道对农民广泛进行蔬菜、西甜瓜保护地设施生产新技术的专业化培训,力争生产出品质好、效益高的产品。结合科技兴农项目推广,按照设施农业生产基地需求和生产技术特点,区农业技术人员会同中国农科院、市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服务。
今年,博士、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培训与指导。在博士、专家的帮助下,先后引进甘薯、蔬菜、花卉等各类农业新品种200多个,推广水处理技术、配方施肥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新型农业技术130余项。针对大兴西瓜、蔬菜、甘薯、花卉等,举办各类培训班300多期,已培训农民9万多人次。庞各庄镇东黑垡村农民张振祥高兴地说:“通过专家送技术、送信息、进棚指导,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增加了收入。”
同时,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的市场带动作用,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开拓销售渠道。此外,加强销售信息服务,利用农业部“一站通”、北京现代农业信息网及大兴农业信息网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现已发布各类农产品销售信息8000多条,真正让设施农业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大棚保险最高赔付9500元
随着区设施农业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局部地区偶然出现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如大风、雪灾、火灾等给农户带来了不同程度损失,为减少农民损失,防止农民“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现象的发生,今年区在继续开设原有农业保险险种的基础上,把温室大棚纳入到农业保险范围,区政府拿出150万元对农民投保费进行补贴,出险后最高赔付金额可达9500元。
据了解,温室大棚保险期为今年的11月1日到明年的10月31日,按照大棚材质的不同分钢架结构和竹木结构,钢架结构大棚每亩保险费为600元,竹木结构大棚每亩保险费为400元,政府按照60%的标准进行补贴。大棚的棚架、薄膜、棚内作物及安装费用四项内容均被列为保险赔偿范围,单个温室大棚面积不足1亩的按1亩投保,多于1亩可按1亩投保也可按棚内面积投保。
保险责任分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其中自然灾害投保大棚遭受冰雹、十级以上大风、雪灾等造成损失时按照标准确定保险金额,意外事故投保大棚遭受火灾造成的损失按照标准的50%确定保险金额。同时,参加保险一年内没有发生灾害事故,在下一年投保时保险费在原有基础上优惠10%。
区农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区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扶持政策,加强农业保险的宣传,提高农民参保投保意识,增加承保面积,尽量减少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在险种上还将进一步扩大范围,研究制定出适合区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保险模式,确保农民利益。
储能温室一冬节煤5吨
记者在礼贤镇小刘各庄村看到,田地里整齐地树立着一排排半地下储能温室,村支部书记王龙章高兴地说:“全村建了近400个储能温室,有了它我们冬天种菜再也不用给大棚加热了,从去年秋到今年春仅5个月,平均每亩温室收入达到1万元。”据悉,像这样的储能温室在大兴区已达1000亩。
“储能温室最大的优势就是节能。”区农委副主任王书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普通温室冬季种植果类菜需要加温,按一冬70天计算,1个大棚需要消耗5吨煤,而用储能温室不仅节约了能源,还为农民节省开支2000多元。
为了从现有的土地上生产出更多、附加值更高的农产品,进一步降低温室的能耗,提高冬季温室的单位生产效益,区在吸取山东寿光温室建造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土壤白天吸热、夜间又将热量慢慢释放出来的土壤储能原理,设计建造出适宜本地的超厚土墙的半地下储能温室,实现了提高地温、增加农民冬季生产效益的目标,改写了本地区冬季不加温温室不能生产果类菜的历史。
据区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与普通温室相比,储能温室具有储能、节能、保温等特点。储能温室后墙体成梯形,室内栽培面积一般都低于地平面0.4米,这种结构能使温室的土墙白天充分吸热,夜间在保温的同时释放能量,使冬季夜间温室内温度达到12度以上,在不加温的条件下可以生产黄瓜、西红柿等果类菜。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07-11-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