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满棚、苹果挂枝、樱桃满树、桃子垂地、布朗李沉甸……好一派丰收的景象。野山桃树产水蜜桃,山丁子树长苹果,以前的荒草地,如今变成了“花果山”。这个传奇源自“嫁接大王”张保生的人生经历。
在林芝地区八一镇巴结村,有个远近闻名的“圣果农业开发基地”,位于大柏树景区大门右侧约50米处,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种植面积1.2万平方米。该基地于2001年7月建成投产,总投资50万元。目前,已拥有野山桃树改良水果树96株,山丁子树改良苹果树50株,种植樱桃树88株,葡萄树3万余株,各种优质水果幼苗3万株,年利润可达20万元,当地的村民无不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而令村民们更饶有兴致谈论的是张保生这个响当当的名字,说他的水果不仅好吃,而且还能卖出好价钱。
坎坷经历练就一双巧手
张保生是四川资中县板栗垭乡人,52岁的张保生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1995年,他毅然选择了西藏,选择了林芝县水泥厂矿石的供应。由于管理不善,他一下子亏了2万多元。这不但不挣钱,反而把“老本”都赔进去了。“这下怎么办,怎么给家人交代。但在哪里跌倒,就应该从哪里爬起来,我要干一翻事业,让世人看看我张保生的能耐。”他默默在心理给自己定了个“调”。
2001年的一天,张保生和几个伙伴在巴结村路过时,顺手摘下路边的野桃子吃,发觉口感还不错,就是小毛多。张保生精神一振,眼睛一亮。要是把野桃树嫁接一下,我相信吃起来更好吃,并且产量会有所提升,他在心理默想。于是,他盯上了林芝县巴结村的野生桃树这块资源,打算用自己16岁开始学得的水果嫁接技术,在这上面来做文章。
2002年4月的一天,嫁接完野桃树的张保生夫妻俩疲惫地回到家里,却无米下锅,肚子里不停地咕咕响,他们带着10来岁的儿子,到“老根据地”真巴村去想办法。有人嘲笑他,张老板是“帮古老板”(藏语译音)——要饭的老板。真巴村原党委书记才旦扎西发动当地群众给他清油、大米、奶渣、糌粑、藏鸡等,让他度过了两个多月的艰难生活。并嘱咐他:“老婆孩子来了,要好好生活。”这一温馨的话语也给了他成就事业的信心和勇气。
2004年,他百炼成钢,经过4年的精心培育,嫁接水果初投市场,立即成为当地的抢手货,葡萄4元/斤,樱桃15元/斤,李子8元/斤,桃子3元/斤……朋友之间送礼还专程开车到他的果园去买,都说他的水果品种多、口感好、个头大,是纯天然的无公害绿色水果,价格高点也心甘情愿。有时他忙得一天都吃不上一顿饭,但成功的喜悦让他感到心理乐滋滋的。看到如此丰厚的利润,张保生更坚定了果业发展的决心。经合理套种、科学培育,终于用汗水换得令人瞩目的成绩,那片荒山变成了当地闻名的“花果山”,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为了扩大经济效益,他根据水果的生长特性,在不影响果树生长的情况下,合理套种了短、平、快的经济作物,如西瓜、蔬菜等,还发展了藏猪、藏鸡、牦牛等养殖业,可谓是“见缝插针”,“寸隙不留”。如今拥有3万平方米果园的张保生,年收入达20多万元,首当其冲成了八一镇巴结村水果种植大户。
我的理想是嫁接一个树上“林芝”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我要把嫁接技术传播开来,再造一个树上‘林芝’。”这是张保生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真巴村的果农们,经过张保生手把手、面对面、耐心细致的讲解和实际指导,现已能灵活运用所学技术对各品种的水果进行成功嫁接,这个村80%的农户果树张保生都给他们嫁接过,经济效益非常好。大家只要一见着个头不高、脸色黝黑但身体结实的张保生,都情不自禁的说:“这人很不错、心地善良、肯帮忙,是我们发家致富的领头羊。”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07-10-24/19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