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热应激还可显著降低血清中维生素C的含量,因此,日粮中添加维生素C不仅可刺激红细胞生成,增加硷贮,使瘤胃液中纤毛虫和VFA增加,还有助于缓解热应激(安立龙,1998)。
2 奶牛热应激产生的原因
2.1 外界高温 外界环境温度过高是热应激发生的主导因素。当环境温度使机体的中心温度大于生理值的上限时,就会产生热应激。奶牛产奶最适宜的温度为5~10 ℃,一般在20 ℃左右对奶牛影响不大,当环境温度超过时,就会对奶牛的正常生产造成影响,严重的导致死亡。
2.2 机体自身特点 热应激对不同生产性能的奶牛影响不同,生产水平越高,受到的影响越严重。我国所饲养的奶牛品种大多是北欧的荷斯坦奶牛,此品种产奶性能高,体型大,相对散热面积小,汗腺机能不发达,不能很好的利用皮肤散热,而且在产乳和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热量大。同时奶牛采食量大,饲料在瘤胃中发酵也会产生大量热量。因此,对于奶牛来说高温条件下很难维持体温的恒定,这就成为奶牛发生热应激的重要内在因素。
2.3 其它因素 环境应激、粗暴驱赶、卫生条件、营养水平、饲养管理及奶牛泌乳阶段、胎次等对奶牛的耐热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3 奶牛热应激的综合防治措施
3.1 科学设计奶牛生存的内外环境,合理进行防暑降温
牛舍修建应为半开放式,建在通风良好处;屋顶应装排气孔,选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做顶棚;采用散放式饲养制度。在牛舍内安装风扇或吊扇,可促进空气流通;采用旋转式喷雾装置,对奶牛间歇性喷雾和送风。在气候干热地区,应用蒸发降温技术,使舍外高温空气先通过淋湿的垫料蒸发降温后引入舍内,可以显著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
搭设凉棚和架设防晒网,降低牛舍湿度(80%以下)。在不影响通风的情况下,可在牛舍及运动场周围种植树木遮荫,在空闲土地上种植草木,可减轻太阳幅射对牛舍的侵袭,同时能减少30%~40%的太阳辐射热。
另外,夏天奶牛在运动场活动时间较长,搞好环境绿化,有助于改善牛场内部小气候条件,从而有利于奶牛的运动、休息[11]。
3.2 合理调整日粮组成,加强饲养管理
3.2.1 适当增加日粮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 高温条件下,高产牛通过增加新陈代谢,加速向体外散热,以保持正常体温。据测定,室温每升高1 ℃,奶牛需要消耗3%的维持能量[12]。因此,夏季要增加营养,而夏季高温又严重影响奶牛食欲,造成采食量下降,所以饲料中能量、粗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浓度应适当提高,而且要有一定数量的粗纤维(17%)。可在配合饲料中适当增加玉米、豆饼、鱼粉含量,使日粮中蛋白质浓度比正常水平提高4%左右,过瘤胃蛋白质占粗蛋白质比例达到35%~38%。试验证实,在奶牛日粮中添加日粮总干物质3%的脂肪酸钙盐,使日粮中脂肪水平达到5%~6%时,其利用率最佳。
3.2.2 增加青绿饲料比例 适当减少青贮料比例,增大富含碳水化合物和水分,适口性好的饲料,如鲜嫩多汁的青草及瓜类果皮等。除此之外,夏季还应少喂干草,可适当喂些发酵的糠糟、豆渣、啤酒糟等,对提高产奶量、增加乳脂率有好处。
3.2.3 加强饲养管理 适当延长饲喂时间,增加饲喂次数,少喂勤添,保证充足新鲜的饮水。保持牛体和牛舍卫生,夏季要经常刷拭牛体,以利于血液循环和牛体散热。牛舍每天要彻底清扫冲洗,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并喷洒消毒药,防止致病微生物乘虚而入,避免并发各种疾病。
3.3 调整产犊季节 研究表明,奶牛的分娩月份不同,对产奶量有显著的影响。以每年12月至1月分娩的母牛305 d产奶量最高,7~8月分娩的母牛产奶量最低,比12、1月分娩的母牛低25%~38%。夏季每头牛产犊会降低产奶量500~1 000 kg。因此适当调整产犊季节,使奶牛进行季节性产犊,以减少夏季产犊头数,对预防产后疾病、防止减产和热应激对高峰泌乳和整个泌乳期的影响都会产生良好结果。在生产实践中,应有意识使奶牛每年在9、10月份产犊,这样,10个月的泌乳期均在秋、冬、春、初夏季节度过,适合乳牛对环境温度的要求。而其后两个月的干乳期也正好处于7、8两个月,对奶牛的产奶量就没有影响。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yn/4/2009-07-06/12319.html